想了想,还是加上了双引号。当我们说想去品味什么的时候,那么这个东西理应是美好的感觉,这是我们常识上的认知。但我现在想表达的,与之相反。真实的情况是一切都是流动的,因此我们在无时无刻都有好的感受和不好的感受。离苦得乐是我们的本能,因此我们希望自己可以靠近美好,尽量远离不美好的东西。比如,阴暗面造成的不良感受,心寒、悲伤、痛苦、嫉妒、自卑等等。
而我为什么要选择去用心的感受这些痛苦呢?因为,我突然有一天发现我根本无法摆脱它们。如果我不想痛苦,解决那件让我痛苦的事儿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不同的事儿,相同的感受。比如说我会因为很多事儿感到生气,这件事儿解决了,另一件事儿还是会有生气的感受。因此,我不想生气,唯一有效的就是自己能够与生气这样的感受达成和解。现在经常出现的状态是,会被生气的事情拽着跑,会被生气的情绪淹没掉,会本能的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掩盖生气的情绪,或者改变生气的情绪。结果都不太好。ACT疗法告诉我们,用接纳的办法和生气在一起,让一切如其所示。起初,我觉得这太玄乎了。但后来我才慢慢悟到这是大智慧。
有一天,闺蜜因为失恋感到非常沮丧。那种痛苦可想而知已经折磨她好久了,我们交流了很久,我一直安慰她。那瞬间似乎是可以的,转身就又不好了。我想起了之前的我自己的感情生活。我曾有过一次特别失败的感情经历,现在的我去感受过去仍然感觉心里还是隐隐作痛。虽然人已经不再爱了,但那些创伤还是存在的。无论如何我都比过去好很多,我告诉她我的感受。她问我:“这一切是不是最终会随着时间而消逝?”我仔细想了想,我想我们总是说时间冲淡了很多,但是我们理解“冲淡了”是什么意思吗?扪心自问,那段感情对我的伤害并没有消失,我的创伤一直存在。这种痛苦似乎只有自己才明白。但为什么我现在会不被其影响呢?因为我可以和这种难受的感觉在一起了。我们之间彼此和谐了。我允许接纳这份伤害存在。所以说,不好的感觉不是说扔掉了,放下了,解决了,最后好了就是接纳了,与自身溶解了。
当我们能够接纳令人不适的感觉在自己的世界里发生,这样的能力越强,说明我们的心越有功夫。不适咬着牙死忍,硬抗,而是真的能够带着品味的心去感受一下那个糟糕的感觉。换个角度想,大部分人承受接纳不了不舒服的感觉,如果有人能够接纳一切,那么他一定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他的幸福度一定比别人高。而且这也是比较简单的办法。因为当一件事儿发生,一个关系在连接,我们的敌人出现。我们将所有的时间用来改造对方,埋怨对方,折腾自己的心,还不如从自己出发调整。这非常艰难,第一,需要智慧。第二,需要不断的训练。第三,需要有高人指点。每个人的方法不同,我的方法是学佛。就像宗萨说的:“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竟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至少目前在我的认知和了解的范围上,我觉得一切很简单,又很艰难。简单是因为只要让一切如其所示。接纳各种感觉的产生,学会带着品味的态度与难受的感觉相处,最后等待感觉变化烟消云散即可。艰难在于,需要去实践,而不是思维的幻想。而实践起来,有时候与阴暗面碰撞的时候是很难受的。
歌德说:“若未曾感受过去死并以此成长,于此一黑暗世界,你便只是一苦恼过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