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了一天的雨,雨滴落在地上的声音很好听。应情应景,写首节日颂歌。
以前家里人说起关于「供养孩子念书」的事儿,总是附带着一句就是砸锅卖铁,也得让他上。这句话往往说得斩钉截铁,正气凛然。无数人在不同场合将这句话重复很多次,以至于许多年后,我仍然记得。「就是砸锅卖铁」这种句式,大概源于建国初的大炼钢铁时期,为了支援国家的重工业建设,这句话是地方给中央的承诺,也是对下面的号召。短短6个字,决心、意志都有了。
在我老家,现在为给孩子找个好的学校,「哪家幼儿园更好」竟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这都是为了同一样东西,教育。
从一出生直到大学毕业,教育在商业上这一块儿早就成了一片红海,受众和参与者极多。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这里,是基于一个共识,读书改变命运。从「书中自有黄金屋」到「多考一分,干掉千人」,这里面充满着我们改变命运的渴望,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
这是我们发展的最大动力,也是最大的信心来源。
绝大多数人都想要突破目前的社会阶层,采取的最广泛的办法就是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下超过同龄人。而我们的基础教育制度几乎是最好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成功没有我们这么狂热,所以也没这么大动力。他们没有整天想着比身边人考更多的分,他们按天性、兴趣发展,他们属于发达国家。未来我们很大可能也会像他们这样,竞争没这么大,大家都很快乐,不想着改变命运的事儿,可在目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还是竞争产生的动力足,带来的发展快。
这方面在信息行业体现得很明显,尤其是互联网应用。比如 Apple pay 和支付宝。前者太难用了。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地位之争从来也没停过,但从群体性上说,我们性格的坚忍是一大优势。我们习惯、善于在现有的条件下达到自己的目的。西方骨子里的斗争、反抗,对我们而言很陌生,我们不会来个「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类似NBA劳资矛盾那样的事情不会在我们这里发生。
我们相信「努力奋斗,就会有所改变」,在我们这里流行的是「如何成功」。
模样也许难看,但之所以奋力奔跑,是因为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当代人的吃饭问题解决了,还有下代人的。
所以发展的动力会持续,还很强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