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院:大健康学院 班级:21药学 姓名:杨煜
屈原曾以方枘圆凿无法相容寄托自己正直不阿的品格,“方正”的节操传唱千古;然而正是方捆的秸杆不好滚动,“圆润”的处世之道同样重要。方正与圆通并非水火不容,在我看来,正如我国古代的铜钱一般:为人处世,当将“外圆”与“内方”结合,相辅相成。
方,是做人的根本:是非分明,正直不阿。
刚正的节操自古是中国乃至世界追求的美好品德。“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是屈子的刚正;“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这是苏武的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正直……我们传承着这些“方”——正直的节操,是非的判断力,于是今天的我们处于世同才是“君子坦荡荡”。这是在日常小事中的某次说“不”,或是在面临危险时的见义智为,也是在佩洛西窜台时全中国人民未眠的那个夜晚……失去了“方”,反之便是“小人长戚戚”,黑白不分。那些在“扫黑除恶”中仍怙恶不悛的恶人,正是失去了“方”,不仅自身不能立足,且危害社会!是故,方,是做人之本,要求我们明辨是非。
圆,是处世的法则:宽容善良,灵活变通。如果没有“圆”,那实在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过尖锐,缺乏宽容与善良,不但失去朋友,也会迷失自我。有“圆”的品质,则能灵活应变,不刻板甚至如槁木。那疫情防控下的医院,如果不是“圆通”,怎么抢救一条条危险的生命?那从谏如流的唐太宗,如果缺少容人的气度,怎么开辟一片盛世?那立于复杂形势的顾维钧,怎么在危机四伏中维护国家主权?有“圆”的智慧,是为人处世不可或缺的法则,甚至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大智慧,是我们灵活为人的必修课。
“方”非刻板,“圆”非狡猾,做人行事,贵在内有“方”的原则,外有“圆”的方法。或许“方”坚持着真理和正直,那么“圆”则为其坚持原则提供了支持;缺少变通的处世之“圆”,“方”会不堪一击。若说“圆”代表着善良与宽容,那么“方”则为变通与宽厚的限度划出了界限;缺少正直的“方”,“圆”会坠落深渊。所以,对我们而言,既要把“方”的节操做为树人的基本支架,又要将“圆”的变通内化待人的不二法门,两者缺惟都不可平衡。这正如我们国家在疫情防控中获得的启示:规矩与变通、情与理相协,才能共克困难。内有方正,外有外通,才能处世平衡。
正像从前一位先生教导他的学生所言:人要像铜钱一般,外圆内方地待人接物。我深以为然,外圆内方可相辅相成,让正直与灵活打败狡猾与刻板,在生命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