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乱世何以生存-贾诩的自保之路

乱世何以生存-贾诩的自保之路

作者: 格向致 | 来源:发表于2023-04-26 19:55 被阅读0次

           东汉末年,皇室衰败,董卓篡权。旧有的权力结构已经严重失衡,君主权力衰弱、举荐制的官僚体系蜕变、士族门阀势力的膨胀,汉朝已经岌岌可危。在大厦将倾之际,个体究竟该如何生存呢?是以一己之力扶危厦,还是利用时局求自保呢?个体面对时代提出的问题,都要给出自己的答案。

             贾诩不愿做,也没有能力做力挽狂澜的理想主义者。贾诩出身一般,非名门望族,缺乏力挽狂澜的政治资源和号召力。所以他不可能去做扶危厦的理想主义者,只能做个能自保、求生存的现实主义者。尽管当时大多数人的追求自保,但在政治局中未必有能力自保。贾诩不仅能在董卓以后,在李傕、郭汜时期,能够位高权重,取决于他超高的自保能力。三国志中,有一段记载董卓失败后,贾诩为求自保的政治运作。

           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

            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又以为尚书仆射,诩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傕等亲而惮之。

            傕、汜等斗长安中,傕复请诩为宣义将军。傕等和,出天子,祐护大臣,诩有力焉。天子既出,诩上还印绶。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傕讬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

           董卓失败后,贾诩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司徒王允的政治清算。贾诩属于董卓的凉州系,必然成为司徒王允杀害了董卓后的消灭对象。清算是有风险的,不能稳操胜券,那就有可能被反清算。司徒王允高估自己的政治势力。虽然他出身豪门望族,系太原王氏,世代官宦;举孝廉出仕,仕途通达,官至河南府尹。他拥有军事能力,领兵打过胜仗。但他政治经验不够老练,在力量不足之时不够谨言慎行,乱攻击他人,为自己埋雷。司徒王允并没有足够的势力,也没有收编西凉系将领。但他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于是很快被传出他要清算西凉军。贾诩深陷危机之中,如不反击,则会被清算。

                面对危,他能正确把控应对。贾诩并没有逃离长安归隐田园,而是在波云诡谲的朝局中改变力量结构,以谋生路。董卓与其女婿牛辅虽死,但其军事势力仍然存在,大批的中层军官仍然存在。这就是反攻的资本,贾诩力劝欲解散回乡的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让他们不要弃众单行,否则一个亭长就能控制住他们。贾诩建议他们不如率领众将士攻打长安,搏命一击,尚有自保机会。不战是死,战虽然会死,但有机会活。在贾诩的谋划下,李傕、郭汜、张济等率兵反攻长安,击杀司徒王允,掌控了汉室的权力。有人认为他这一句话,完全可以说的上是一言开三国,一言覆东汉,也可说是所谓“毒士”一称的主要来源。把板子拍在贾诩的身上十分不公正。东汉的覆灭,是政治体制衰败的必然结果,贾诩的建议只是最后一根稻草。

               面对机,他不居功而懂藏。贾诩知道所出计策会对汉朝产生毁灭性打击,这肯定会被文人墨客口诛笔伐。所以他不接受李傕、郭汜等的封侯的赏赐,而是做了尚书。那么为什么贾诩不接受封侯,而是担任了尚书呢?即使贾诩接受了封侯,实际上他是难以控制地方上的名门望族,有名无实。贾诩也不担任尚书仆射相当于现今的副总理之职,位高权重。他宁愿担任尚书类似于现在的国务委员之职。他藏身于五大尚书之中,位置不高,既不用被人记恨,也足够有权力。

            面对人,他多多有恩。贾诩的自保还表现为对各大权势都有恩。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多边压注,是贾诩的生存法则。在李傕、郭汜内斗之际,贾诩劝和;贾诩劝说二人放出天子,并将印绶交还给皇帝、保护大臣等。对李傕、郭汜,贾诩有功;对汉家天子,贾诩有恩。能做到这一点,应该说贾诩的为政处事上段位十分高。

            懂大格局,善抓机遇,不锋芒毕露,善和光同尘,走路不走边,说话不破天,做人留一线,这就是贾诩的自保之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乱世何以生存-贾诩的自保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ov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