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模式动机
在简单工厂模式中,如果在原来的实现的基础上,我们再增加一个产品类的实现,那么我们必须在原来的工厂方法里修改工厂类的源代码.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不修改工厂类的源代码而进行动态的可扩展呢?今天我们将要介绍的设计模式之工厂方法模式,就是这样的一个很好的设计思路:将工厂类进行抽象,根据不同的产品创建不同的工厂类,如果动态的增加了一个产品,我们只需要实现这个产品的具体类的工厂类即可。
02.模式定义
工厂方法模式也称为工厂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工厂父类负责定义创建产品对象的公共接口,而工厂子类则负责生成具体的产品对象,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产品类的实例化操作延迟到工厂子类中完成,即通过工厂子类来确定究竟应该实例化哪一个具体产品类。
03.模式结构
Product:抽象产品
ConcreteProduct:具体产品
Factory:抽象工厂ConcreteFactory:具体工厂
04.时序图
05.代码示例
这里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进行讲解,在我们编写程序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日志,有文件的日志,数据库的日志等。我们这里创建两个抽象的类Log和LogFactory
接下来就是创建Log的实现类:
然后就是生产两种日志的工厂类:
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根据需求使用不同的工厂生产出不同的对象。这里,如果要有一个WebLog类,我们可以继承Log类,然后创建一个WebLogFactory,只是动态的扩展不需要修改任何的系统代码。
06.工厂方法模式优点
-
-
基于工厂角色和产品角色的多态性设计是工厂方法模式的关键。它能够使工厂可以自主确定创建何种产品对象,而如何创建这个对象的细节则完全封装在具体工厂内部。工厂方法模式之所以又被称为多态工厂模式,是因为所有的具体工厂类都具有同一抽象父类。
-
使用工厂方法模式的另一个优点是在系统中加入新产品时,无须修改抽象工厂和抽象产品提供的接口,无须修改客户端,也无须修改其他的具体工厂和具体产品,而只要添加一个具体工厂和具体产品就可以了。这样,系统的可扩展性也就变得非常好,完全符合“开闭原则”。
07.工厂方法模式缺点
-
-
由于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需要引入抽象层,在客户端代码中均使用抽象层进行定义,增加了系统的抽象性和理解难度,且在实现时可能需要用到DOM、反射等技术,增加了系统的实现难度。
08.适用场景
-
一个类不知道它所需要的对象的类: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客户端不需要知道具体产品类的类名,只需要知道所对应的工厂即可,具体的产品对象由具体工厂类创建;客户端需要知道创建具体产品的工厂类。
-
一个类通过其子类来指定创建哪个对象: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对于抽象工厂类只需要提供一个创建产品的接口,而由其子类来确定具体要创建的对象,利用面向对象的多态性和里氏代换原则,在程序运行时,子类对象将覆盖父类对象,从而使得系统更容易扩展。
-
将创建对象的任务委托给多个工厂子类中的某一个,客户端在使用时可以无须关心是哪一个工厂子类创建产品子类,需要时再动态指定,可将具体工厂类的类名存储在配置文件或数据库中。
赶快来分享关注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