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有璨《运营之光》第2章第6节:《我眼中的4个关键性“运营思维”》中阐述了一段有启发意义的话:
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在某些思维方式上,往往跟其他普通人是会有显著差别的,比如,小快灵总是要优于大而全,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都会优先考虑转化为机制化。一切问题都会回归到“用户、需求、场景”三要素去加以分析,等等。
这里我们不探讨“运营”的主题,但上面这段话暗示了一个思想:往往做事厉害的人,更多是在思维方式上的领先。形象点说,就是高维打击低维。以我个人为例,做事一般要么是逞匹夫之勇,猛打猛冲;要么就是凭借本能和直觉。既然起手就输了,结果肯定就不好。
思维模式不是简单的方法论,我猜测正常人的思维,特别是成年以后,是固化下来的,所以客观讲,每个人都是固执保守的。
既然每个人思维都是固化的,为什么还是有些人在思维模式上领先一步呢?我认为应该是长期自我训练的结果。所以,从现在开始,就需要找到一套自己认可的思维套路,简化为具体的模块,主动有意识地在学习生活中进行强化训练。
那么,发散一下以下的场景可以进行思维模式训练:
一、发言
在《运营之光》中提及,比较擅长说话的人,往往发言也是较有逻辑性的,大体遵循一定的套路,例如:
“起因--经过--结果”(陈述性发言)
“案例--问题--原因--解决”(研究问题发言)
“主旨--案例--结论”(举证发言)
……
可能还有很多套路,但是建立了基本的发言模板库,就可以让自己的发言效果更好,得到的关注更多。
另外,还有一些附加技巧,例如,很多管理人员(比如贵州移动李志成)发言时会开宗明义:“我今天要讲X点,第一点是XXXX,包括X个方面,一是.....”如此,就会让条例更清晰,自己在脑海中组织内容时更加有谱。
二、做事
绝大部分人做事,都是拿到事情,就开始做。高明一点的,能力强一点的,可能会先做一个简单分解,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推进。
再进展一点,我想应该是,事情出现了,任务下达了,先做一个预判:
1.重要紧急程度;
2.拆分为哪几个部分或者阶段进行;
3.是否可控?风险点在哪里?
4.事情事后复盘(具体可以参考《复盘》)。
时间关系,同时这个主题也比较大,我先想到那么多,算是一个开场白,以后会有更细致的主题围绕之进行阐述。
郝文西 2018.2.27 @ 枢纽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