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庚子国难
第八回 借洋助剿 赵三多创办义和拳 西太后追诏斩毓贤
(一)扶清灭洋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通过政变重新实行训政。第二年,慈禧召集群臣,宣布封端郡王载漪之子为皇子,试图另立新君。但遭到各国公使联合阻止,称“各国有调兵干预之嫌”。正在老佛爷怒火难平之时,端郡王载漪向其推荐了义和团,说他们可以刀枪不入,不畏洋枪洋炮。
话说义和团初起于山东,山东自古出响马,尤其是鲁西“好汉”多。义和团又称义和拳,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反清复明”会社。1897年山东发生曹州教案,大刀会杀德国教士二人,德国以此为借口,乘机侵占胶州湾(今青岛),并强行把山东划为它的势力范围。
外国传教士也纷纷进入山东各地,修建大小教堂千余座。许多地主豪绅,倚仗教会势力,大肆搜刮财物,激起民众义愤,山东各地的义和拳,多次与外国教会发生冲突,引起官府恐慌。
1897年,山东冠县(今邢台市威县)村民与教堂因土地纠纷引起冲突。梅花拳师赵三多应村民阎书勤等的邀请,前往援助。后赵三多将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在冠县起义,遭清军镇压。
1899年,因曹州教案,山东巡抚李秉衡因此被贬,毓贤升任山东巡抚。毓贤,字佐臣,曾在曹州任知府4年,人送外号为"屠户"。任职期间,不分良莠,一律以诛戮为事,颇得上司赏识。曾奉命镇压曹县、单县大刀会起义。
毓贤出任山东巡抚后,仍坚持仇教排外,曾8次下令不准民间私立大刀会、红拳会,不准设场习拳。当他看到义和团方兴未艾,同时感到外国教会势力比义和团对的威胁更为严重时,毓贤认为"民心可用",对义和拳由"剿"变"抚",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将其招安纳入民团。
于是,义和拳成了"义和团",而口号亦由"反清复明"改成"扶清灭洋"。外国列强十分恐慌,要求清政府下令取缔义和团。
(二)借洋助剿
1899年冬,山东发生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卜克斯被杀案件,西方各国连续抗议,清政府迫于压力,调袁世凯接任山东巡抚。袁世凯一上任,立即发布了《禁示义和拳匪告示》,规定“凡是练拳,或赞成义和拳的,一律杀头。”并对山东地区的义和团进行围剿,当地拳民纷纷逃往直隶京津一带。
毓贤离职到了京城,向王公大臣们吹嘘义和团刀枪不入,还觐见慈禧,提出招安义和团,之后毓贤调任山西巡抚。
1900年(庚子年)1月,慈禧发布维护义和团的诏令。直隶总督裕禄于是由本来剿灭义和团,转变成扶助义和团。除了向拳民发放饷银外,还邀请义和团的首领大师兄到天津开坛聚众。于是山东的拳民涌入直隶。烧教堂、杀洋人,并到处毁坏铁路及电线杆等洋物。涿州知府更被三万名拳民占据。
慈禧派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刚毅和顺天府尹赵舒翘到涿州调查。结果刚毅回京后,向慈禧报告"拳民忠贞,神术可用"。朝中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亦主抚义和团,向洋人开战。
1900年1月27日,英、法、美、德、意等国联合照会清政府,再次要求取缔义和团。5月30日,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京,进驻东交民巷。
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以各国公使代表的身份,前往清总理衙门,沿途横冲直撞,行至东单西总布胡同西口,开枪打死了二十多中国人,其中包括十几岁的儿童。这时,正白旗参领恩海率清军英勇抗击,一枪打死克林德。
事发后,八国联军全城搜捕,德军司令瓦德西当要求清政府把枪杀克林德的凶手交出来。拿不到真正的凶手就不和清政府和议。恩海担心百姓受害,于是主动自首。
德皇二世就如何处置恩海的问题给瓦德西复了专电:“为维护德政府威信,要坚决处恩海死刑。并在克林德遇害的地点用德、汉文字书写铭志,树立石牌坊,叙述大清国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瓦德西在克林德牌坊告成之日,就在牌坊前头将恩海斩首。
8月14日,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组成了八国联军一路烧杀抢掠攻进了北京城。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仓皇离京,珍妃遭投井溺毙。慈禧太后等人辗转逃到西安。
途中,慈禧太后以皇帝名义下罪己诏,称"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同时,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及李鸿章为全权特使,与各国和谈。
9月7日,庆亲王奕劻和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银4亿5千万两;北京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交由外国驻军;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组织等。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后,毓贤率兵勤王,并随慈禧太后逃往西安。清廷与八国联军议和时,联军指毓贤为罪魁祸首。1900年9月26日,山西巡抚毓贤以被革职,发配新疆。第二年,清廷下令加重对"首祸诸臣"之惩处,毓贤即行正法。诏书在甘肃追上了毓贤。毓贤被斩于兰州。
行刑的刚好是他湖北黄安老乡廷箫,也是纵容”拳匪反洋“的主战派,十分同情毓贤,就想给他一个全尸,要他仰药自尽。毓贤却服药几天不死,于是廷箫只好让他的仆人给他一刀,将脖子砍断。
在毓贤死前,兰州士绅欲上书作保,被毓贤制止。他遗言说:“慎勿忘国仇可耳”,并自作挽联:
第一联:
"臣死国,妻妾死臣,夫复奚疑,最难老母九旬,稚女十龄,未免凋伤慈孝治;
我杀人,夷狄杀我,亦有何憾。所愧奉君廿载,历官三省,空嗟辜负圣明恩。"
第二联:
"臣罪当诛,臣志无他,念小子生死光明不似冤沉三字狱;
君恩我负,君忧谁解,愿诸公老成谋国,切须早慰两宫心。"
(两宫指慈禧和光绪)
因毓贤极端排外,到山西后,对拳民首领待若上宾,唆使义和团焚烧教堂及屠杀教民,之后又以保护传教之名,命全省教士集中到省城太原的一间房子里,于1900年7月9日,在巡抚衙门西辕门前,将12名天主教方济各会的意大利籍主教、修士和修女,34名英国浸信会传教士,包括11名幼童等46人尽数斩杀。致使列强再度与中国兵戎相见,导致了后来的“庚子国难”,以至于李鸿章临终时嘴里还在痛骂"毓贤误国"。
毓贤其人虽以残忍著称,但并不贪腐,死后山西还有人建祠堂供奉,但被清政府勒令拆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