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写了,其实这段时间是感悟最多,想动笔的冲动最强,可是事情也最多,几乎除了必须的睡眠就没有另外空闲的节奏。然而,等有些时间了,那些激情,那些冲动都隐退了,那些收获的喜悦,也淡了。“时机”真是一个好词,时,时刻,机,机动无常,或许,这就是这样的经历要告诉我的吧。现在勉强回忆,只能算做一个记录了。
上周五开始三天财富大道,开课前,因为与所长的接触,我深深被教育,到处寻找,有德者就在身旁。虽听到各种议论,由他对我的事情的行为,我意识到,我们评判别人,与被评判的那个人无关,然而这评判,真实反应出评判者的层次。这,或许就给课程做了一个铺垫。开课不到一天,我内心与老师的那一层,自然化了,而意识到这一点,则是晚上的环节。有一学长做个案,她说她经常打嗝,老师说中国字同音之间有紧密联系,“嗝”与“隔”是一样的。我突然想起,石头以前经常打嗝,而我和家人似乎没有隔阂,唯一有隔阂的就是老师了。这个“看见”既让我欣喜,也深感惭愧。更加意外的是,当天晚上回家,一直不愿意和先生睡的孩子,正酣睡在一张床上。母亲的心事,全摆在孩子的言行中。
第二天下午是高老师的课,他的课让我看到了一个教育家的成长,那个比我小一轮的大男孩,通过八年跟随明师,不计报酬,终于成长为心性教育专家。八年的付出,八年的无薪酬,人生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我自问,自己做得到吗?答案是否定的,做不到,放不下太多,而放不下的,就是阻碍智慧开显的。好在,我承认高老师的伟大,我也接受自己过好小日子的幸福,道路是多元的。没有非此即彼,过去的不开心,就在于不认可拥有的,羡慕没有的,今天的幸福,在于热爱自己拥有的,欣赏别人拥有的,不再比较,不再纠结,接受,放下。这,也是一种成长。晚上的祭祖环节,坐在我对面,扮演孩子的是一位义乌的义工老师,她说她要每周和爸妈打电话,告诉爸妈她爱他们。那一刻,不知道为什么,我脱口而出一句话“爸妈是喜欢和你们住在一起的”,然后,对方是沉默,直到结束。这段时间很多义工的父母生病住院,而全职义工没有时间陪伴亲人,也没有钱孝养父母,也没有技能帮助父母。义工,不是一个人在付出,而是一个家庭的付出。伟大而沉重。我总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曾经听到很多的人说,老人在城里住不习惯,愿意回乡下住。我以前也这么想。自从妈妈学习传统文化,以及我把她身体调好以后,我发现妈妈在城里住得很好,很自在。原来不是老人不愿意和我们一起住,而是他们在子女那里的生活质量不如老家好,除了吃得好点以外,不自在,不被尊重,不被认可,拘谨而无助,甚至被孩子内心嫌弃,看脸色,除了保姆,为了给儿女挣钱,谁也不希望过这样的日子。
三天的课程结束,就去厦门出差。选择了火车,时间长却完整,看书,打坐,很久没有这么多时间属于自己。好好调整了一下去到厦门。晚上见了明师四的同学,听他讲福建书院和学校的事,我不再参与议论是非,因为内心清楚,我是因,世界是果。当我内心不清净,外在一定不太平。同学说他非常浮躁,好久不去书院了。我看了一下车里的两个孩子,真诚地劝解他,回归书院,吸取能量,我们需要做义工积累福德,给孩子做利他的榜样。无论看到多少是非,自己依然要行道。每天要静坐,提升能量,给孩子一个好的磁场。我们一起学习了三个月,所以真诚希望他能够回到传承文化的道路上,这是我们能走的唯一一条路。
昨天的论坛,八个报告,听得非常认真,用道的思维来听报告,听出了好多的味道,也得到好多启发,太值得了。
周末再去学因果,因果思维扎根,用在生活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