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肉体是用来享乐的,
生命是用来遗忘的,灵魂是用来歌唱的。
“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
十六世纪末神圣的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沉迷星象、占卜及各种神秘主义艺术,从而吸引了大批流浪的占星师和游方术士云集于他常年居住的地方——布拉格。
渐渐的布拉格成为了最会占星术的吉普赛人在欧洲的大本营。
吉普赛人不事农耕、畜牧和商业等任何生产活动,而是选择集体流浪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生存手段大多是歌舞表演和占星、看相、塔罗牌等,一些地方政府好心为他们提供固定的工作机会,但都被他们拒绝,宁肯选择挨饿,也不放弃流浪的自由。
千百年来,他们矢志不渝,早已分不清,流浪,是这个奇异民族的天性使然,还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不被各地人所接受,而屡遭驱逐被迫流浪。
直到中世纪的欧洲,巴黎人不知道这些亚洲人源自何处,只知道他们来自于波西米亚,便称他们为波西米亚人,而吉普赛人这种“不受世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特立独行”的个性也被人称为“波西米亚风格"。
一个是诗人,一个是凡人
我们一半身体平淡生活,
还有另一半渴盼出走,终日游荡。
我们一半血液心甘安定,
犹有另一半赞叹惊奇,跋涉冒险。
我们一半姿态优雅,穿着时尚;
一半眺望不凡,期待冲撞。
有人说波希米亚的魅力源自它暗藏的叛逆和小小的不羁,而真正吸引我们的应该是它骨子里的冒险精神。
波西米亚式文艺浪漫无处不在,无论是歌剧、纪录片还是文学作品,都能让你感受到浸染式的神奇魔力。
歌剧
《波西米亚人》
《波西米亚人》是普契尼最著名的歌剧。其中“超脱于物质以外的纯粹的爱与自由”,在流传百年之后依然是一种最高贵的精神。
歌剧
《波西米亚人的生活场景》
“波西米亚人无所不知,从他们裂了口的漆皮靴看来,他们无所不及。今天,你还碰到他们倚在上流社会客厅的壁炉边烤火,明天,他们就坐到了露天咖啡馆葡萄棚架下的桌子边。”
纪录片
《How to Be Bohemian》
BBC纪录片 HOW to Be Bohemian 讲述了波西米亚人自由漂泊,居无定所,不守常规的洒脱的生活方式。一句“我不在意其他人的想法”可能是对波西米亚人最好的又最恰当的态度表达。
波西米亚风格代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浪漫化,民俗化,自由化。
女性自由表达的象征
历史上许多女性都以波西米亚风格为探寻女性权利及自由表达自我的象征。
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路易斯公主便着力关注于“理性穿衣”也就是妇女解放运动。
20世纪早期,画家奥古斯特约翰的第二任的妻子多乐丝(Dorelia" McNeill),其全裙和鲜艳的色彩便引领了所谓的“多乐丝风”。
1960年代的“摇摆伦敦”中解释了这个时期不可逆转的青年运动。
Flower power “花朵的力量”使嬉皮士风格开始与波西米亚风格划上等号,成为了消极抵抗和非暴力意识形态的象征。
1960年代后期,第一家于伦敦开业的Laura Ashley店铺经常宣传“农民外观”并出售一系列“独特古怪的衣服”。
这些对于新兴美感和自由穿搭的推广都在说明着女性解放程度的上升。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歌手麦当娜把胸罩变成了一个正向的,甚至是一种十分挑衅的时尚声明。
麦当娜华丽而粗犷的风格成为了“女孩力量”的代表。
21世纪初“波西米亚风格”——时髦的女孩穿着漂亮的花裙,希望看起来有波希米亚,游牧,活泼和非资产阶级的样子。
波希米亚仿佛成为了一种古老的精神力量,不仅彰显指引着经久不衰的时尚风格,更带领着人们寻找一种冒险与自由的精神。
波西米亚,
永远不要告诉热爱流浪的人们,
真实是什么样的,
还继续它以讹传讹的历史谬误,
永远给自由和流浪披上浪漫而时尚,
虚幻而美丽的霓裳。
在轻松不羁的艺术殿堂里摇曳飘荡。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