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琴弦

作者: 唐女女 | 来源:发表于2022-10-27 08:03 被阅读0次
    嘈嘈切切错杂弹

    有段有趣的对话:

    一个人说,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写散文的,有人却说,我的小说比散文好。你认为呢?

    另一位说,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写诗歌的,别人却说,我的散文比诗歌好。你认为呢?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不好回答。有关作者与读者,有关自我认知与他人看法,可以演绎出许多话题。

    作者的作品一旦面世,就不再只属于作者本人。且愈是传播广泛,愈是属于读者和大众。一般而言,作者都是本着最大限度客观公正的态度写作的,但也不可避免带着其本人的情感好恶、思想倾向和认知局限。同理,即使读者也是尽量以公平公正的态度看待作者的作品,但无疑会因个人喜好、理解能力和思想情趣等因素对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即便是世界名著,能被多数读者喜爱,也会受到部分读者的质疑和批评。但的确有少量作品经过时间验证,获得绝大多数读者的青睐。比如传统国学里的《诗经》《唐诗三百首》、四大经典名著以及许多外国作品等。这些作品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乃因其符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当然还有其不可忽视的文学艺术价值。

    但再伟大的作家也不是神,何况我等文学爱好者,读的书有限,走的路有限,对世界对人生对生活对人性的认知有限,写出来的作品自然有瑕疵。或许自己认为好的,读者并不觉得好;自己觉得普通的,偏偏得到读者推崇。对于这种现象,我想其中或许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作品的反应面问题。那些太个人化、情绪化、自我化的作品,即使自己喜欢,但与读者无关,自然不容易得到读者认可;而那些反应时代变化和社会现象的作品,总会契合部分读者的生活和情感,自然会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审视。二是文体因素。散文多是描写事物和抒发情感,反应的也多是作者本人的所见所思所感,即使有些题材比较大众化,与读者的年龄、经历和情感等有共通之处,容易发生共鸣,但这只能是部分读者。小说则不同,因其有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本身就容易吸引读者。另外,故事都是某种社会背景下现实生活的提炼整合,反应的社会面较广,人物形象鲜明,其中总能找到与读者相关的共鸣点,哪怕只是某个场景的相似,某个人物的悲情,某个话语的相关,所以总会打上“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的标签,可言外之意恰恰是“总有一款适合你”。三是题材因素。题材很重要,熟悉的故事,就没人爱看,除非作者铺排故事的方法和语言很新奇引人,但这属于文学的艺术范畴,从故事本身来说,有点走弯路。那些别致独特的故事,愈是与平常生活离得远,就愈是吸引人。如果作者谋篇布局巧妙,综合知识渊博,文字功底深厚,不怕写不出好小说。四是要时刻保持谦虚博大的胸怀。艺海无涯,技艺再高,写得再好,也绝非完美无瑕。对于别人的赞美要客观对待,意见虚心接纳,批评谨慎分析。五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无知者无畏,是因为不懂,故而不怕,如井底之蛙,如夜郎自大。所以愈是知道得多,愈是不知道的多。所以,多读书,多行路,多思考,多练笔,若能将爱好变成生活方式,或许就能写出好作品。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乱弹琴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yz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