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刘红莲老师2018.06.15

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刘红莲老师2018.06.15

作者: 采菊东篱69 | 来源:发表于2018-06-16 19:48 被阅读0次

    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

    了解神奇的关系,我们人类即是自然生物又是社会生物,作为自然生物的人,我们看到的是个体的人,

    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刘红莲老师2018.06.15

    他们彼此独立不同,而作为社会生物的人,我们应该看到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人。在这里人与人之间不是完全独立的。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马克思说了那句著名的话,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从人的行为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到人际关系的制约,常识和经验。让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在陌生人面前,我们的行为比较拘谨,有礼貌。在熟悉的人面前我们比较自然自由和放得开;在我们尊敬的人面前,我们的行为比较谦恭;而在尊敬我们的人面前,我们就表现得比较庄严;同样在爱我们、欣赏我们的人的面前,我们会表现得轻松自如,说话妙语连珠儿;在不接纳我们、挑剔批评我们的人面前,我们会浑身不自在,语言笨拙,行动迟缓。

    为什么同样的我们在不同的人面前会有不同的表现呢?

    当我们深入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时,我们就会明白,作为社会生物,我们的行为受到我们与周遭的人的关系的制约。一方面我们要寻求别人的认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对别人的行为作出反应。那么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只要超过一定的时间,他们对我们的看法就固定了,而我们对他们的看法也固定了,自此,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就固定了,双方都会按着对对方的感觉来决定他的行为,因此双方的行为方式也就固定了,

    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爸爸面前表现得像绵羊一样温顺,而一转身在妈妈面前却表现得像疯狗一样不听话。这个孩子跟爸爸的关系使得他表现得温顺,而他与妈妈的关系,使得他表现得桀骜不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也非常像无色透明,用肉眼看不见的迷宫的墙壁一样,在控制着人们的行为。当我们与周围的人的关系固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也就固定了,我们下意识地对环境做出反应。以至于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是我们与别人的关系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当我们在考察彼此近距离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行为时,比如考察丈夫的行为或妻子的行为,再比如考察孩子的行为。我们必须首先研究它们与周围的人的关系状况。才有可能找到他们行为背后的真相。否则我们只是一厢情愿的主观武断地把某些行为。归结为我们想象出来的原因。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孩子无形的生存空间。由于这个空间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所以要有足够的智慧才能看得见它的存在。但家长们与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彼此双方就会形成对对方固定的。印象和看法,在他们之间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彼此都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按自己对对方的印象和看法,来预测对方的行为反应。然后再根据这个,预设预测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比如,孩子在学校惹祸与同学打架或与老师吵架了,无论他是否有理,他只要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认为:回家我要是跟我爸妈说了实情,他们根本就不会听我解释,而会对我进行一顿谩骂或一顿打。这样他回家后就绝对不会把学校的事情告诉家长。他会千方百计的隐瞒实情,而在家长看来这个孩子撒谎了。同样的事情,如果这个孩子,根据他以往的经验得出结论,回家只要跟爸爸妈妈解释清楚了,他们一定会理解并且会帮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那他回家后会急不可耐的找爸爸或妈妈来说明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我们的文化和习惯,使我们简单的从一个方向看待孩子的行为,几乎没有人想到这个孩子的所谓撒谎行为或诚实的行为是由家长的原因引起的。

    在这里左右孩子行为的关键因素是以往的生活经验,在孩子头脑中形成的对家长的印象。同样家长对孩子的固定看法也决定了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家长与孩子双方都会根据一些预先留存在头脑中的东西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我们把这种现象描述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即亲子关系。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行为起着核心的制约作用。它就像看不见的绳索规范或束缚着孩子的行为。

    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正常的,即家长与孩子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支持。那么孩子的行为表现正常。他的外在表现为对人有礼貌,听家长老师的话学习自觉。好学上进,体贴,关爱他人等等。

    如果家长与孩子相互猜忌,缺乏信任,相互敌视关系,冷漠,彼此误解,相互奴役,那么孩子的行为就一定有取外在表现,可能是不听话,看电视,没完没了,上课说话,对家长的批评,指正,有逆反心理,与老师顶撞,迷恋网吧,或者是电子设备等等。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生长的无形的生存空间。如果这个空间是宽松正常的,那么孩子会健康成长。如果这个空间。狭窄扭曲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一定会受到阻碍。

    我们知道孩子之所以是孩子,首先在生理上,他们是成长中的人,使他们能够判断是非、分辨好坏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他们会不断的犯错误。其次在生理上,他们是正在发育的人,他们控制使用自己身体的能力,尚在生长成熟之中,所以他们会常常受到伤害,而把事情做错。再次他们是学习中的人。使他们把事情做对的技能还没有完全训练出来。所以无论他们主观上怎样努力。他们还是经常把事情做错做坏。基于这三点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应该有明确的预期,他们会不断的做错事。通过语言哲学的研究发现,一个陈述句,在没有确定的语言环境下,可以任意解释这句告诉我们,当听人讲话时,如果我们不合作,不愿意听对方的话,那么我们会对对方的话,做出自己的解释。这个解释可能与讲话人初衷完全相悖。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讲话人没有好感,即使讲话人的本意是好话,我们也会听成是坏话。如果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出现问题,孩子不信任家长,不相信家长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是为自己好。那么孩子就无法正确,理解家长话中的正面意义,此时家长说的,尽管都是真理可是孩子根本就不会按你说的去理解。这样的结果。虽然家长与孩子在表面上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可是在孩子的心灵世界上他已经成了一个流浪儿,他得不到成年人正确的指导,他会按着自己的判断和欲望来驱使自己的行为,由于她还是一个孩子,他的价值观、身体和技能都处在成长之中还没有完善,无法按人类正确的法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他基本上是按动物的法则来行为,所以学坏就有可能了,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证明了,如果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那么孩子的教育就一定会出问题。

    可能有些家长还想争辩说那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也有孩子的一份责任呢,在这这里我们只强调指出,家长是成年人在逻辑上。我们知道所有的对策规则,我们的身体发育成熟,我们受过技能的训练。同时家长手中握有物质的支配力量。所以在与孩子的关系上家长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其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如果这个关系出了问题,家长应该负全部责任。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在我们中国文化中仿佛孩子有问题都是孩子的错,与家长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很多家长会不厌其烦的甚至理直气壮的。跟人讲他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自己如何如何辛苦而孩子又怎样的不懂事。其实这都是无知导致的误解。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什么都不懂,他对待生活中的一切问题的方式都是从身边的人的身上学习的。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最终是由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决定的。孩子是从他的生活环境之中学到的如何应对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方式方法。如果一个孩子对人没有礼貌,那么,我们基本可以肯定第一这个孩子曾经被没有礼貌的对待过;第二,没人教他如何礼貌待人;同样一个孩子不愿意学习,那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在这个孩子的生活经验里。第一,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第二,没有人交会他如何学习。由于人的学习能力太强大了,孩子在他生活的环境中轻易就学会了很多东西,这给了我们一个错觉,以为所有的生活道理和正确行为孩子不用交。就应该自动会。其实孩子的任何正确行为都是要交的要反复训练,才能最后定形。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没有耐心细致地给孩子。指导。那么孩子就不可避免的出现行为偏差。当孩子在他的生存环境中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他实际上是随机的,从环境中选取自己学习的样板。

    这样他是选到什么就模仿什么什么东西。进入他的大脑全凭当时的注意力焦点集中到什么上了。如果好的东西进入他的视野,他可能学到好的东西,如果坏的东西进入她的视野,他可能学到坏的东西。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看他当时的角度和状态。也就是说,如果他的角度和状态不同,他很可能把好的东西当成坏的东西学习。反之把坏的东西当成好的东西学习。

    应该说,孩子没有经过耐心指导自动学好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现在我们已经完全明了那些被人称颂的好孩子,都是经过精心培育教育出来的,只是有些父母是无视无意识的把事情做对了。如果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那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我们都知道没有家长刻意要把自己的孩子教坏。我们之所以说孩子有问题是家长有问题,是因为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家长服完全的责任,我们要永远记住孩子没有带着任何。我们永远要记住孩子没有带着任何错误的观念和。缺点毛病,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后来涂抹上一道道缺点毛病的印痕,都是我们家长所为。有些事我们家长因为无知所为。例如我们不懂教育学心理学所犯的无心之过。有些事我们的错误观念驱使我们的作为。例如。我们认为孩子必须听我们的话,因而强迫孩子服从。由此所犯的过错,还有些事我们因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犯错误。做微。例如我们自己情绪失控,却把怨气撒。例如我们自己情绪失控,却把怨气怨气撒在孩子身上。所犯的过错等等。

    调整亲子关系是教子成功的真正奥秘。如果我们去做一次社会调查。首先去调查那些教子有方孩子非常优秀的家长。你去问他们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相信她们十之八九,会回答说,其实也没怎么教育。然后你再去采访那些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的家长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相信他们会十之八九,拉着你的手跟你讲上两个小时。历数孩子的缺点和自己教育孩子如何辛苦。在此,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仿佛家长越努力孩子的问题越多。而那些似乎没怎么教育的孩子却很优秀。

    揭开教育孩子神秘的面纱,我们发现那些优秀的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也就是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正常。这样他们可以得到父母的正确指导,而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而那些有问题的孩子的背后一定有着招糟糕的家庭关系。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紧张而扭曲,使得孩子没有可以。健康成长的空间,在这里我们看到。决定孩子行为好与坏的关键性的因素,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的好与坏。

    而现实中绝大数的绝大数儿。绝大多数的家长。看到孩子身上有毛病有缺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马上就劈头盖脸,把孩子批评一顿。如果不不用管他们会变本加厉的把孩子打一顿,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绝对无法改掉孩子的缺点毛病不但于事无补,只能使事情更糟,通过以上我们的分析。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么就一定是家长有问题,是我们家长对待孩子的观念有问题,家长对待孩子的情感有问题,家长对待孩子的行为方式有问题。从而导致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有问题。如果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扭曲的变形的和凝固的。那么我们不改变这个关系就先改变孩子的行为是断然做不到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孩子行为上的土壤,什么土壤长什么苗儿。要想让孩子改掉他身上的缺点。毛病,我们就必须给他提供改变的土壤和空间。也就是必须首先改变她与父母的关系。因此,要改变孩子的缺点毛病我们必须先改变家长的观念。情感和行为。通过家长的改变孩子住。逐渐体会到爸爸妈妈变了,然后孩子有了新的。感受,由此产生了改变缺点毛病的动力,通过家长的改变孩子的头脑中对自己和家长的观念改变了。这样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改变了。从而使孩子的行为发生改变有了可能性。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明白。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就构成了孩子的无形的生存空间。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为杰出的人。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建立与孩子之间良性的亲子关系。当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正常,我们才可能对他们进行指导。而他们才有可能培育出健全的人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刘红莲老师2018.06.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gb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