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应朋友邀请在HK上了一堂青年企业家的课程。
首先说一下,我不是企业家,暂时也没有做企业的想法。去参加这个课程主要是抱着一种验证的心态,这种心态源于阅读了几本稻盛和夫先生的书,如《干法》、《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六项精进》 、《阿米巴经营》等企业经营管理类的书籍。
所以,我想借助这个课程向青年企业家们请教,从中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以及他们是如何从一无所有做起来的,这背后是怎样的能力、格局、资源和信息等。
通过一整天课程的学习,其中让我感触颇大的是在课程将要结束时,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回形针放进玻璃杯」的实验。
实验开始时,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纸和一支笔。然后他在桌上放了一个倒满水的玻璃杯,杯里的水满得让人觉得再也不能多倒一滴,不然就溢出来了。
这时,他问在座的我们:你们认为这个杯子里还能装下回形针么?如果你认为不能,请在给你发的纸上写个“不”字;如果你认为能,请写上你认为能放的数量。
我当时第一想法是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水表面的分子之间引力大于斥力,在到达水面凸出得溢出之前就算增加一定的体积也不会溢出来,所以就算放体积较小的回形针进去,水只会凸出来一些,并不会直接溢出来。
于是,我写了一个“能”字,但是具体能放的数量,我看了身边的人,有的写了不能放回形针,有的写了“能”,但数量是3个、5个或者20个。
但这时,我写了:无数个。
因为我认为这已不仅仅是一个小实验了,当时我想的是:为什么老师要把这个实验放在课程快要结束时来做?为什么老师还反复强调让我们不要局限自己的思维?难道真的只是将回形针放进玻璃杯里这么简单?
我大胆猜想,假如这个玻璃杯是我们的人生呢?而每个回形针是我们要实现的每件事呢?
这时,老师提问了一位女学员写的是什么,女学员说:能放,但...只能放1个吧。
老师听完,立马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然后让那位女学员上台看他演示,也让台下的人随着他每放入一枚回形针而计数。
于是听到1、2、3、.......100……200……
结果,果然如我所料,老师一共放了272枚回形针(整整一盒),但水还没有溢出来!
当实验结束后,老师也没有告诉我们结论是什么,而是让我们每个人写下自己的感想。我发现老师这种授课方式就好比无痕教育,让学员自己光照自己,自己整合自己。
于是我当时在5分钟内写下3点感想:
1、要敢于放大梦想,并为之创造一切可能实现的机会和环境;
2、真正阻止我们实现梦想的人只有自己,不要去怪出身不好,不要去怪成长环境不好,不要怪上司,不要怪伴侣…不要怪任何人,因为我们是自己人生一切的根源;
3、很多事情不能只停留在“想”的层面,要付诸于行动。如果一件事情没有经过试验,不要凭主观感觉下定论,结论不等于结果。
微博 / 简书:吉纳REGI
2019.12.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