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句话坚持了两个月了,从十月份到现在,每天都在想要问候什么,有时上了床才想起来,也要起来编辑好发布。
把一个偶然的想法付诸实践可能很简单,而如果按照想法和设定的标准坚持下去却很难,当初做一句话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原创句子,情诗。另一个是坚持到毕业,一年半的时间,五百多天。
最初的时候素材是前两年选出来的,所以半个月我都做到了原创,而之后的两个月却发现创作能力有限,而只能择一个标准。
这个过程中有想不做了,因为分享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做成图文反而变得繁琐。而我分享的如果不是原创,只是搬运又能给读这句话的人带来什么价值呢?
正如当初写信的自我承诺,觉得这是一件蛮有意思令人感动的事情,而甚至写不出一封就放弃了。放弃之前也想了上面的问题,意义何在?给谁读,谁愿意读,读了又如何?
而这次我一直提醒自己,最低的底线是分享一句话,无论是搬运还是自己编写,低于这个标准则代表自己的计划失败。有幸坚持到年底,到了今天。支撑自己的不是梦想,也不是爱,是我觉得这不是一件难的事情,如果一件简单的事情又是一个小的承诺,都做不到的话,可能也无法迎接其他的挑战了。
再来回答自己的疑惑,一句话是写给每个身边的人,他们可能是家人,也会是素未谋面的网友,而有一点,这句话要能表达一些东西,给他力量或者感动。从写给一个人放大到写给所有人,我应该有更好的分享。
所以2017年这是一件计划之内的事情,所选的文字要来自读的文章,提炼文中的金句并且加上自己的感悟。它可以作为每天读书或者文章的反馈,一年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提炼能力以及对文章思路的分析。
愿2017年做一个真正的分享达人,给自己一些时间,做一些小而美好的事情。
压力真的好大,考不完的试,读不完的书,挂不完的科,写不完的字……都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努力找到方向似乎更难一些。
做公众号,接触自媒体快三年了,但是从最初的接触到熟悉似乎就进入了瓶颈,不知道该如何写出爆文,通过自媒体盈利,也不知道怎么打破这个瓶颈。
看着诱人的写作训练营的招募以及预热分享的火热,很想知道那些老师的自媒体运营技巧是什么,通过技巧盈利又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我相信老师分享的徒弟们的收入成绩是真的,可是一万元的学费对于我来说太多了。这相当于我一年的大学学费,这样一个横向对比,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茫然死了。
从某个时刻开始变得更喜欢钱了。
那如果是因为想赚钱,何必花几万元的学费来上大学,高中毕业就可以找到谋生方式,更可以把大学学费用来投资自己,学习更直接的赚钱技巧,市场上这种课程很多。马上三年了,上大学的意义又在哪里?
这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四年的青春时光以及近十万的教育投资是隐形资本。重要的是生活没有那么多如果,大学的教育机会怎么能轻易放弃。
想到钱,我便想到了时间。
迷茫的所在,我无法实现上大学的最大效用化,所获得的收益还未见到,就轻易下了判断,它低于成本,投资失败。
写作训练班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按照所教授的内容去执行,每天的学习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而这一点似乎是与大学相反的,我们的专业学习时间远低于两个小时,不必按照老师的方法去执行,我们充分自由。然而如果大学也能自我要求自己强化学习,或许也能与众不同。即使是写作训练班学习,没有强执行也达不到承诺的效果。
这是完全自己可以决定的东西。
我在想,这些培训导师的技巧也是自己的实战经验总结出来的,那么我做几年之后是不是也有就会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何必花费一万元来学习。
而这也是选择问题,同样的机会成本问题。一万元购买的是快速成长的机会,是为知识付费。而到了与他们同等的年纪,恐怕这些已经落后了。
把握好今后的大学时光,所有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大学的意义,是一个永远都会被讨论的话题。
想着自己有五百的富余,和训练班昂贵的费用和导师有招徒弟一说,我私聊了一位老师,想跟他学习,并说明自己想要学习什么。之后,
“还有,我这收费也不便宜,你好好考虑下。”
做徒弟的话,学费要5000元,是我500元的10倍。我感觉自己失去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可是还有问自己一句:为什么大学两年半过去了没这感觉?
想到,我十二号还要来考挂的科目,以及接下来这么多门的考试,悲痛欲绝,想尿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