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回到家里,孩子怒气冲冲的说,和同学冲突了,损坏了对方的眼镜,班主任让赔给对方600块钱,他认为是对方的不对,满脸的不服和委屈。我问明孩子发生冲突的原因,一个同学课间推搡他闹玩儿,用力大了,差点儿推到,他就告诉对方不要再推了,对方依然不停,教室里空间狭窄,他就警告对方再推就要还手了,这时间两人间的气氛已经紧张起来,对方又推了一把,他就反手退了回去,结果对方的眼镜掉在地上,被踩坏。那孩子告了老师,找了自己的家长,对方家长要求按照眼镜价值赔偿。班主任批评两个孩子后,让我孩子回来要钱。事情实际很简单,我给还提出的指导意见就是,第一不管对方怎么样,你不该翻脸,造成冲突,但是是对方是有错误的;第二按照老师的要求赔钱,不要造成矛盾进一步的升级、扩散,影响学习和情绪;第三,赔偿时请对方提供眼镜发票,孩子接受了我们的建议。第二天上学前,我们给孩子准备了600块钱装在书包里,叮嘱他主动去找老师,表明态度。结果晚上回来,又带回400块钱,那个孩子也承认了错误,只要200块钱修一修眼镜就行。问题解决了,矛盾消除了,孩子们之间也没有留下心结。这种问题的处理,我们想的就是让孩子把所有的情绪发泄出来,帮助他客观分析原因,主要矛盾是学习氛围和学校秩序稳定,不以钱和主次责任界定作为处置标准,给他建议,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养成良好的处事心态。十几年过来,我们和孩子之间营造了无话不谈的氛围,极少会因为意见不统一出现争论。只有一次,正读高二,是个周日,因为他态度不好,我批评了他,他一气之下拿着书抱走了,说是去学校。后来我考虑自己的脾气太冲了,给他发信息交流,沟通思想,取的相互谅解。过后他才告诉我,当天没去学校,在麦当劳坐了一整天。想想是有些担心,高中的关键时期,如果造成矛盾,影响情绪,可能会出现不好的后果。读大学一年级上学期时,因为环境变化,尤其是应试教育下,孩子对老师的依赖突然没了,孩子有些不适应,情绪上很焦虑,学习节奏混乱,成绩出现了滑坡,甚至挂科,三个多月的时间,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沟通,他妈妈成了他的倾诉对象,帮他分析原因,找解决之道,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校外英语学习俱乐部、参加学科竞赛等方式,找事做化解焦虑,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生活,走上了正轨。我时常也反思,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是不是太琐碎,管得太多了,但是仔细回顾总结,结论还是正面的,首先从结果看是不错的,其次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很难研判孩子未来的准确走向,找到一条最正确的路子的,更没机会去试错,很多错误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选择或许更有效和安全。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独立性是可以不断重新塑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