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身边的高手都是什么样的,对于某个领域的高手来说,好像只要抛出个跟这个领域相关的问题,高手们都能秒反应,马上给出有启发性的回应,或者立马就能看出问题的本质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在极短时间内输出极大价值的能力,使高手们活得游刃有余,生活体验也就和普通人不一样。其实人人都可以选择成为高手,因为成为高手是有路径可循的。
从底层逻辑到执行落地
底层逻辑通俗点说就是做一件事情必定需要遵循的规律,这个规律是被归纳抽象成不同维度的,越高维度统筹的范围就越大,也就是说可适用于更多的领域。比如说达尔文主义的自然选择学说,可解释的领域就很多,包括生物的、历史的、商业的等等。那是不是抽象到越高维,能够解释领域越多的底层逻辑就越有用呢?倒也未必,这里我们不说哪条底层逻辑是正确的,因为没人保证这世上有什么是绝对正确且不变的,所以在这里只说哪些是有用的,衡量有用的标准就是,在真实生活中,我们能够应用某些思想或方法来解决特定问题,使得生活过得更好,这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才不会出现,道理知道了很多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情况。那么从知道道理到执行落地,这过程到底有什么阻碍,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为什么很多时候就是不能很顺畅地应用所学知识并执行到位,从而产生效果,也就是所说的,道理知道了很多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觉得有两个关键的要素,一个是层级节点,一个是信息。这里需要先提炼一个模型,试想一下,当我们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或者想要解决一个问题时,通常是怎么开始入手的,一般来说,就是根据整理所能想到的跟这件事相关的做事逻辑后,脑子里形成了一些想法套路,然后分解成步骤一步一步往下走,预测每一步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最终达成目标。这里的做事逻辑是一个在上面的层级节点,往下是想法套路这一层级节点,再往下就是分解成可执行的每个步骤的这一层级节点,可以看到由上到下的每一个层级节点是从抽象到越来越具体的这么一个过程,由最上面的逻辑,到想法套路,再到最下面的可执行步骤。这一个是最简化的从思考到落地的模型,在逻辑之上的层级节点还可以有更高维的逻辑,直至底层逻辑,从逻辑之下到执行步骤之间,可能还会要经过好几个层级节点,缺失了可能就无法落地。比如你想做一款产品,知道了产品是要满足需求的,再往下一层就是要知道需求是什么,再下一层是要懂需求挖掘和分析的方法,更具体的是怎么应用工具和方法制定需求调研全过程,再具体的就是需求调研时的每一个行动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可以理解为从宏观上的抽象理念逐步到微观上的最小可执行行动,中间有任何一个层级节点断了,就不知道如果如何往微观上落实了,高手就是能从很高的层级节点宏观视野,一下就落到最微观的可执行行动,中间的所有层级节点都不会断,段位还不够时,若是只是知道高层级节点的规律或知识,但由于缺少了经验与方法论积累,就无法往下层级推进到最底层级的可执行层面,知道的这些“底层逻辑”可能对你来说也没什么用。
从信息到解决方案
刚说完了一个关键要素,叫做层级节点。现在说另一个,就是信息。是什么让我们无法把知道的一个个道理或知识直接落地到具体的可执行行动呢?导致缺少中间层级节点的一个障碍,就是信息。信息就像一个助推器,让你快速在每一个层级节点上形成判断和方法论,从而推进到下一层级更具体的方向上。信息分为一手信息和二手信息,一手信息就是你亲自经历和体验过的,然后归纳整顿成经验,并在之后不断去验证可靠性,最终得出可以作为依靠的决策与判断依据。二手信息是从别人那里听说或看到的,包括看书,然后也是需要在实践中去应用并验证的,最终选出那些可靠的并整理成自己的经验。有了足够的信息,我们就可以根据当前遇到问题的情况,进行解决方案的制定。任何在初期制定的解决方案,都是对结果的预测,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接触到新的信息时,也需要根据当前情况来调整解决方案,至到问题得到解决或部分解决。平时对信息的积累与整理,包括一手信息与二手信息,都讲对今后遇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还记得开篇说的人人都可以选择成为高手,之所以是选择,就是因为这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思维层级的上升需要思考,靠不断补充和积累有用信息,再向下重新梳理落到最小执行层级的每个层级节点,从而改变具体的执行动作,直至产生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目标。这一整个过程都需要磨练心智,甚至忍受痛苦,刚开始注定都会是一种不太舒服的状态。但是既然选择了成为高手,就不要辜负曾经付出过的努力和期待,人其实不怕努力,怕的是努力被白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