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恢复了健身,也终于暂时跟外卖说再见了,生活又回到了健康正常的轨道,也有了更多可以跟自己对话的时间(其实真相不过是最近生物钟调整失败,开启了失眠模式而已)。失眠的午夜,总是伴随着异常活跃的思维。
homesick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曾经有次远离父母去舅舅家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当时还没上幼儿园的我就展现出了异于同龄小孩的一个特点:可以把父母忘到九霄云外,从不想家。当外公写信想把我送回家的时候,我就开始耍赖,苦苦哀求外婆不要把我送回家。后来外婆一直把这件事挂在嘴边,说我小时候为了远离爸妈在外婆家过无拘无束的疯玩生活,竟然装可怜,形象的描述了回家之后的生活太惨不亚于坐牢。现在想想也是好笑,撒赖耍泼的事情我从小可没少做,但只此一件事情,我却记得很深,大概是因为那一年是我上学前最后一个可以肆意疯玩的美好时光吧~每天中午不用午休,可以跟小盆友们满大街的去探险,晚饭时分端着一碗米饭,吃遍一条街上的每家的菜,从“上街”吃到“下街”的邻居爷爷家......这么浓的人情味跟邻里关系也只能是在那个家家户户知根知底的小镇街上才有的了。一直在城市里长大的我到现在都没遇到过这么有人情味的邻里。
后来初中时候,我几乎是天天掐着时间倒计时,期盼着早日上高中,可以享受远离父母掌控,跟同学们在一起自由自在的住校生活。可是没想到,刚住校的第一个晚上,躺在陌生的寝室床上,我就不争气的哭了,也就是在跟老爸分开几小时后。其实高中离我家也就十几分钟车程罢了,同寝室里有来自不同县城的同学,离家都是几小时车程的。
再后来,上大学以及独自去上海的第一个晚上,我都悄悄的忍不住留过两次眼泪。虽然,我从小就认定想家这个词儿在我的词典里从来不会存在。但我知道,哭的原因只是我想家了,舍不得离开被父母照顾的生活。其实,心底里我也牵挂他们,只是,我不肯承认。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一件事,每个人都终将离开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只能陪你一段路,父母也只能陪伴我们不长的一程路,可能比朋友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时间更短。每个人都只有这一生,活时尽兴,去无所羁。自打我上学起,我就不是活在父母期盼里的乖孩子,跟上学前的乖孩子形象判若两人。永远叛逆,大概是我一直以来的状态吧,想做什么就去做了,从不在乎他们的感受。当然,太出格的事情我也做不出来,顶多就是顶撞下他们,吃饭时候筷子断几双的事情没少发生过,最惨的一次也就是闺蜜见到被痛打后的我,愣住几秒钟。上大学后,爸妈竟然奇迹般的对我采取了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让我曾有一段时间适应不了。接着,回家工作,又远离家,去了上海杭州跟北京,与他们的距离也是越来越远,可以陪伴他们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每当想起有些同龄的朋友们可以跟父母在一个城市工作生活,可以照顾父母的时候,我也会偶尔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太自私。我很清楚,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亦然,大家都有各自的人生,最好的结局不是在一起,而是过好各自的生活,让彼此放心。有空我想多回几次家,哪怕只是一起吃一顿饭的时间~珍惜这一世的缘分。
(此处应有背景音乐,可惜我暂时好像还不会操作,sad)
离别
前两天,无意中得知橙子要离开上海回深圳生活了,米苏也要重新找一个新房子。意料之中的事情,我还是难免有几分伤心,曾经那个无比温馨的巨鹿路820弄的家,史上最有趣和谐的合租室友们。橙子在我知道了结果后,小心翼翼的问我米苏有没有不开心。其实我们都替你开心,毕竟可以陪着你最亲的妈妈一起生活,也离男盆友近了很多。
去年我还在上海的时候,大家就曾谈起过,橙子的工作不会太受城市限制,迟早是要回深圳陪妈妈一起生活的。离别终究是来了,只是比想象中的早了些。想到曾经一起走过的安福路、看过的建筑、谈天说地的聊着各自的心事,还有未完成的日料美食美景......总以为这不是真的。院子里的咪咪会不会像我一样想念你们呢?
还没等我回上海,就这样要分开了。从此,牵挂的城市又多了一个深圳,我们就这样,分开在不同的城市。大家都会生活的好好的,只是我从来就很讨厌离别,不知相逢是何年?!
后记
在库布里克咖啡馆码字的时候,前面坐着一个长的有几分像她的女生,我不经意的抬头,碰巧看到女孩正在看一段经典老电影系列的混剪短片,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想去搭讪认识下。最终,在起身去看电影前还是厚着脸皮强行搭讪问了下女孩看的短片能不能发我一下,不出意料的加了微信。结局让我有几分意外,女孩是台北人,每月固定来北京出差十天左右,今天我们在百老汇看的是一部片的不同场,而我最喜欢的before系列电影也是她的最爱,碰巧都有同款原著,大家的兴趣爱好也差不多。可惜她明天又要出差,约好下次来北京一起吃饭,带她去电影资料馆看片。第一位台湾友人,奇妙的缘分。
看,人生不就是这样咯,如果不鼓起勇气迈出这一步,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
今天真奇妙,庆幸自己在下午走进了Kubrick ,找到了一个幸运的座位。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