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写作的总结1/4

关于写作的总结1/4

作者: 咔咔西2021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18:15 被阅读0次

    这是一篇关于《何帆读书俱乐部》中写作部分的摘抄总结,并加入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感想,仅仅作为学习回顾使用。

    写作这回事

    写做是一种实践技能,同时也是一种体力活。

    写作的7个经验:

    《写作这回事》的作者斯蒂芬金关于写作的7个经验:

    1.多读多写

    有输入才有输出,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和阅历的输入做支撑,输出是很难持续的一件事。而且写作是对思维方式和逻辑的二次梳理,在写作的过程中,对逻辑链条的校验会逐步清晰。想得明白,写得明白,说得明白,一以贯之。在我看来,持续的写作却也是个体力活,即便是好的心镜,也要不时的调剂自己的身体,最好的办法是养成习惯。

    2.写你熟悉的事情

    有关旅行的一个调侃,“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别人活腻的地方”。这句话放在写作题材的选取上应当也是适用的。对于自己来说再熟悉不过的事,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别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光是看过了听过了可能都不够呢。

    3.情境比情节重要

    对情节的描述固然重要,这不仅考验作者的写作表达能力和对细微世界的刻画力,而且还必须能够让读者耐心的品味。但是肯定有比情节更重要,更值得去描绘的东西。情境,一种能够让读者置身其中的情境,让读者用自己的思考脑补缺失的场景。这就好比拍电影的布景,其实,真实的布景,也就是镜头里的那一块的地方,其它的宏大场景都是建立在观众的内心世界的。

    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这篇文章所描绘的场景就在那里,我只是将读者带进其中而已。

    4.简洁

    有些时候简单比复杂好,不要考验人的耐心,用简单的话描述一件事给普通人听。类比就是让普通人了解未知的最有效简单的方式,好的类比需要平时的积累和打磨。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复杂的事情,同样是对思维的一种有效训练。

    5.改版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每次写完文章的时候,都会以读者的姿态去看两遍自己的稿子,第一遍,找逻辑错误和结构不恰当的地方;第二遍,找语法,错别字。两遍下来,至少也要删掉10%的。最后,搁置一段时间再去回顾,给自己一个能够审视自己成长的过程。

    6.节奏

    写文章和做事一样,都要讲节奏,不要太慢,也不要太快,文章开头太过拖拉,尾巴太快结束,这都是我常犯的错误。大概是因为开始写的时候,时间充裕,体力充沛,写着写着便写累了,所以草草收尾,再次印证了,起码对于我,写作是一个体力活。

    7.写作课

    听大多数人的声音,采纳少数人的意见,最终写自己的文章。

    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论是可以借鉴的,但最终还是自己的事。从各种写作课中还是能够有所收获的,毕竟一些人写的很好。但写作是个实践类的技巧,还是要在写的过程中实践技巧和方法的,写的多了,很多技巧自然也就内化到脑子甚至手上了。

    这里稍微提一下我的写作目的:A.有效沟通,整理自己收集到的思想,总结出重要的概念和联系,想得明白,写得明白,说得明白,从而提高沟通质量和效率 ;B.可能的作品(自我表达),那更像一个水到渠成的事,而非刻意为之的生硬产品。

    写得清楚:

    用简单的白话文把一件小事说清楚

    1.简单白话文

    作者有义务把自己的思想表达的更清楚,只要你敢写清楚,读者就敢读懂。想明白,就一定能讲清楚。

    2.一件小事

    即便是从一个较大的格局入手,也要把框架描述清晰,一个节点对于读者的意义可能更大。系统性的东西可以留给自己,具体的描述和细节适合推给读者。一本书有时候是由一个点一个点迭代来的,反倒是整本书(那个系统)最终是结果。Tips:选一个你能够掌控的题目去展开。

    3.说清楚

    写清楚比写生动更重要。三段论是初级写作很好的范文格式。对于一篇文章和一本书来说,结构更重要,组织好文章的结构,就好比一个人长了一幅好骨架一般。如此,纲举目张。老师提到的小技巧:

    每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必须是这一段的中心思想;

    每一个自然段后面几句必须要有逻辑关系,不管是递进关系、并列关系、还是对比关系;

    上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和下一个自然段第一句话必须要有逻辑关系,不管是递进关系、并列关系、还是对比关系。

    写的得当:

    一个类:珍珠

    1.搜集足够的素材(采集珍珠)

    这必然得益于平时的积累,没有谁能够一开始就写出好的文章。同样没有谁在不接触外界世界的同时也能写出好的文章而没有局限性。前几天台湾作家李熬去世,心里莫名的有些不舍呢。听说他老人家有个资料夹子,专门作为素材库,还真是辛苦呢。不过如今有了印象笔记,有了google,有了spotlight... ,还真是让我们这代人占了不少便宜呢。

    2.提供清晰的逻辑(串起散落的珍珠)

    a.清晰的文章结构,前文有提到,清晰的结构就像人的骨架一般;

    b.分析的框架,有了骨架,用什么去填补空洞的部分呢?答案:分析的框架,即思维的工具。因果律,成本收益,博弈论,时间序列,SWOT... 通过思维理论的阐述与分析,展现骨架的性感;

    c.找到形象化的记忆方式,将获取的概念和节点,(这里的概念和节点是我们将具体事物抽象化后得到的离散值)纳入自己和读者的知识体系框架中,就好像是那里刚好缺失的那一块一般。

    另附两个概念:

    移情力和共情力,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的能力;

    了解对方,理解对方的成长背景,体察对方的心思,真正的从对方的角度思考,他在想什么,他希望看到什么,他能感受到什么样的共鸣。

    3.做出准确的判断(设计珍珠项链的款式)

    这是一件需要很长很长时间打磨的事。

    写的生动:(讲故事、故事思维)

    故事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具有把经历故事化的本能,每一次回忆都是一次改编;故事是我们寻找意义的方式,感性是大象,理性是骑象人,真正的能够把控大象的是大象自己,故事的画面感,刚好可以让我们和大象耳语;故事跟隐喻一样是一种极其经济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自己去找线索。

    1.好的开头

    带入感、不拖拉

    2.好的结构

    清晰的结构 + 有逻辑的内容分析框架

    3.一个价值观

    一个唤醒历史记忆的价值观。北京大学汪丁丁老师提出过一种大胆的假说:通过胚胎学研究,我们看到胎儿在母亲腹内的孕育过程,会以一种浓缩的方式重演了人类从鱼到爬行动物再到哺乳动物的全部演化阶段,那么,我们在演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生存挑战和应对之策,是不是也会在我们的意识深处保留下来,形成了我们的集体无意识呢?

    伟大的作品讲人性,技术可以改变,历史可以改写,人性亘古不遍。讲人性的作品都在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

    华尔街日报体:从一个小的切口切入,讲一个小故事,最好是小人物,慢慢引入正题,夹叙夹议的讲述事情的全貌,共鸣,提高自己讲故事的能力。

    写的地道:

    由于历史的变迁,我们有先秦和汉朝的文字,有汉魏后的浮夸之风,宋朝的话本,经历了五四时期的白话,以及西方文学的引入,造成了如今文字的样子。

    1食古不化

    古汉语在当代语言中的使用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真的无法掌控。我想,核心的理念应当是,让普通人能够听懂,理解稍微深一层的意思就好了。

    2食西不化

    中文习惯用具体名词,英文有大量的抽象名词--显得头重脚轻。

    万能动词--表达上的滥用。

    被动语态--消弱了文字的表现力。

    形容词和副词造成大量的“的”、“地”--啰嗦的表达方式。

    另外,英文中经常会出现繁复的句式,从句套从句,而中文的句子一般都较短,需要把长句子拆开,才容易表达清楚。

    最后:

    写作不是拼文笔,而是包括智商和移情力在内的综合素质。

    把一件事想清楚,需要的是智商;把一讲事说清楚,需要的是移情力也就是情商。

    在工作中,写作是脱胎于语言之上的基本沟通和表达工具,也是最基本的职场竞争力。

    推荐书单:

    《翻译乃大道》余光中

    《国史大纲》钱穆

    《写作这回事》斯蒂芬・金

    《新下蚕室条例》李敖

    《英语写作手册:风格的要素》威廉・斯特伦克

    《金字塔原理》芭芭拉・明托

    《华尔街日报如何讲故事的》威廉・E・布隆戴尔

    《故事》《你的剧本逊毙了》罗伯特麦基

    《办公厅工作常见的160个问题与114个失误事例》杨殿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写作的总结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qy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