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认识中,犯了错应该多找找主观原因,找客观原因就是在找借口。但其实这样思考是片面的,主观条件重要,但客观条件也是不能忽视的。
001 “我忘了”只主观还是客观原因
昨天复盘自己缺乏运动,于是决定今天早上跳300个跳绳。然而早晨我忘记了。
是我不重视吗?是我想偷懒吗?有可能吧,主观上如果足够重视,我就不会忘记了。
不过,这样想不对劲。你要是每个想做的事情都重视,那么就相当于对每件事都不重视。一天中要做很多事情,光靠脑子记肯定不行。如果你定个闹钟你还会忘记吗。
所以,通过改变客观条件就能解决问题,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吗?
002 客观条件的意义
问题背后,主客观原因都有。但我想强调一下客观条件。很多问题,改变主观想法很难,但改变客观条件很容易,不要一味死磕主观原因。
客观条件是行动的触发器、行动的土壤,我们的主观意识要借助客观条件才能发挥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理。所以,说到但做不到的客观原因就是我们没能为“做到”提供合适的环境。
003 环境、意识、行为
通过改变环境来影响自己的意识,进而让自己做出想要的行为。比如孟母三迁,预期说教100遍,不如搬到学堂边。我们如果想要养成一个习惯,可以先从改变环境做起。比如想要早起,那么我们可以给窗帘拉开一个小缝刚好可以让阳光照到眼睛上,这样我们的生物钟就被太阳调准了。比如想要养成看书习惯,可以把自己休闲的地方放上几本书,随手就能拿到等等。
所以,要想说到做到,除了主观上努力外,我们还要思考,如何为“做到”提供好的客观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