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记述了我对专业方向选择、毕业出路选择和申请的全过程。一方面自己留个记录,一方面给关心我的人一个近况简介,还有一方面给之后的同学留下一些经验。
由于我比较话唠 而且已经憋了很久没写半年总结了 所以挺长的hhh
而且首发在简书了……因为我可能会在第一稿里说错或说漏什么,而公众号不能修改→→
标题的意思是从四大疯人院到研究疯人的院(x
简要背景和结果说明请见gter:http://bbs.gte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07584
一
2014年9月,当我知道自己的国初排名比自己的预期显著偏低的时候,我知道我进入化竞省队从一个中等概率事件变成了一个小概率事件。在全力准备省选的同时,我知道至少要为自己想一条后路了。我的高考成绩不能算差,但是由于英语字不好看语文不开窍数学懵圈等一系列因素,在一个衡水以外的河北学校裸考上北大是一个更小概率的事件。当时我想,如果搞不定的话我可以去北师大学心理(我当时认为考上北师大还算是个合理的目标)。这个想法的产生来自高中对自己和他人心理与行为的兴趣,而这个兴趣一方面来自对这个领域的很强的好奇,一方面来自解决高压力的高中生日常生活、压力问题和社交问题的实用性需要。在那之前看的东西还稍微有点民科,比如什么微表情、正能量、九型人格、MBTI什么的(最后一个稍微不那么民科一点)。虽然理论有点民科,但是对心理的motivation却是真实存在的。
带着一种爱咋咋地的心态,我参加了十一前后的省选。后面的小概率事件连续发生的故事说过很多次了。决赛后的签约时,老师默认地给我写了化学,我并没有表示反对——我当时对化学和心理两个方向的决策是认命状态的,既然化竞这个路最终算是走通了,那我还是学化学吧。不过稍后一段时间,好几位当时的同学从化学改成了元培。我当时还纠结了一下这个问题,也问了问一些熟人,得到的建议是化学是一个出路比较广的专业,之后相关的方向挺多的,如果不是觉着自己对那些方向都不感兴趣的话那就选化学挺好的。以及,竞赛生的化学基础在化学方向很有优势。以及,元培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元培某方向与某院自己的学生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大不小的隔阂,以及培养方案还有点乱之类的。最后,坊间传言某个之后的化竞选拔过程会参考大学选的专业(看起来这个事儿至少在现在并不存在了)。所以,最后就还是没有改方向。
保送之后,本来贴吧水车的网络关系就更广了。在了解到一些学弟学妹(我忘记有没有学妹了==)的情况之后,把画图这个项目做了起来。这件事情其实是挺公益的活动,但是我就是想做(虽然之后我在个人陈述和CV上提了一句——这都是后话了)。此外,保送生活中买了《心理学与生活》,还有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几本书,还听了南大的普心慕课。不过,对心理的兴趣在当时也没那么显然,毕竟同时我还在试图背四级单词(好像没背下来),试图练字(失败的尝试),试图学高数物理计算机什么的。然后快乐的高三生活(别打我)就这么结束了。
二
大学的开始是忙碌而充实的(是忙成狗的)。第一个学期给自己挖的坑(仅仅表示难度大的任务)是选了普化英文班。那个学期还选了心理学概论,那个学期是毛老师第一次开课,毛老师的课讲得很好,虽然把我给正态了。在今化上听了张老师的组会,是关于贵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和催化过程的,觉着那个领域还有点意思。之后在普化前沿报告上讲了一次高能面材料合成,又对纳米颗粒的合成比较感兴趣,于是15年底去听了几次严老师组的组会。严老师和孙老师都很热情,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还给我讲了一些报告中不太清楚的结果。然而,大一下的时候我的课表和张老师组的组会时间产生了冲突。对于低年级本科生来讲听组会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只能暂时放弃这个方案。顺便,大一下的时候给自己挖了个更大的坑——小班课三连。大一下结束的时候报了心理学双学位。这两件事情共同导致我的大二上半学期产生了34个总学分(29+5)。由于撞课问题,在第一个学期选了发展(大三的课)和组管(大四的课),幸好之前学过两遍《心理学与生活》。
实践中,小班课三连让我知道我不太搞得起有机,分析还行,而且自己比较享受研究中的探索过程。16年的夏天和秋天发生了不少事情。网上的转专业风波(当时我坚决地表达了对无差别劝退化学学生的反对)、院里出现的各种情况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思修课上李老师推荐的一些早期心理学书也让我体会到了心理学早期理论基础和一些流派的思想。之后,我自己找了更多书看,并越发感觉到心理学的魅力(对无机课老师表示抱歉,经常上课看书来着)。但是,看网上说心理这里的科研和出路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也很犹豫。大二上的时候,一次和一位老师聊的时候,老师建议我那个学期要考虑考虑进组的事情了。一位学长为我推荐了纳米中心彭老师组,看了介绍之后我觉着这个方向还是不错的,有点意思还有些实用价值,而且科研水平挺高,所以就发邮件去申请听彭老师组的组会。那个时候对实用价值还是有一些看重的,看了一些马克思的皮毛之后觉着为产业发展的付出是很有意义的。那个时候给自己的规划是化学用来产出一些东西,心理用来作为爱好和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听了几场下来感觉还好,但是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体会。(大三在课上遇到彭老师的时候,彭老师问我之后是不是去做理论计算了,我说不是,我去做心理了==)
冬天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个选择了。根据小马过河的故事,自己想要什么总是要大概试一试再决定。我想尝试找一个心理方向的课题组听一听组会,然后比较一下,决定自己要去哪。先是请教了一下发展课的助教学姐,然后发现最近一次组会的时间有冲突。然后又问了一个双学位现在在做心理的学长,然后就来了现在的组听组会。第一次听组会好像是在考试周(我也是挺拼的),几次组会之后又听了期末报告会。两点直接引起了我转方向的决定。一是,这里做的研究是我关心的、想研究的问题。二是,我更喜欢心理这边组会的气氛。
当有些东西很好、很有意义、很有挑战性,但你对它不关心、没有好奇的时候,你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研究者。这对你的课题不好,对你自己也不好。
三
决定转方向之后,寒假就在考虑是转专业还是继续双学位。最终我还是决定留在化院。首先,心理学院不接受双学位的课程(虽然课号一样,当时还没实行主双同标准制度),这将导致一些我认为没什么意义的降转+重修。而且,大量的化学课学分转不过去,而且化学这主要的课我都快学完了。化院正在进行培养方案改革,或许一些心理需要的学分可以放到化学的毕业学分里(但是最后的决定是心院的课不能转过来,只有数院物院必修课可以)。最后还有个执念,化院很多(心理相关的?)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找到,就这么走了感觉落了点什么。这个决定从现在往回看的利弊不是特别好评估,但是至少应该没有造成什么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我确实是想做心理方向的研究了。本科生科研是我的第一个机会,我从师兄那了解到跨院系本研是一个不会受到什么阻碍的活动(事实是手续有点麻烦、学分化院不承认,但是确实没什么实质性的阻碍),于是大二下一开始就在准备自己的本研方案。探索了好几个感兴趣的领域,尝试和枪毙了几个方案之后,选择了一个自己认为有问题需要解决而且自己又能做些什么的方向来做自己的本研。本研课题中的具体剧情比较技术性,这里先不细说。
上述那个寒假,还试图评估了一下自己的出路问题。化院过来的孩子第一反应是:我想申美国的心理PhD。于是,找了些机构问了一下可能性。一个觉着双学位申PhD很难很难,另一个认为还是有希望的。乐观主义偏差让我倾向于还是信后者。于是开始打算开始准备一些申请的东西(比如英语)。3月份的时候,觉着一方面还是太难,然后双学位加本研加准备申请的锅实在太大,于是开始重新评估方案。在票圈发了一个求助,然后大部分化院的劝我直接申PhD,大部分心院的告诉我直接申PhD确实挺难的。于是修改了第一方案,想先在国内保研读个硕士,然后再申请。
之后,大三上的时候这个方案再次动摇了。原因是,北大这专硕比较贵,而且实际上并不太就业导向;学硕很难很难申请到;想做的方向北大不是特别擅长。然后开始再次评估各种出路,包括但不限于直接工作、去北师大读更就业导向的硕士、保研读硕士和博士等等。上述几件事各有各的问题:本科直接工作比较难找到好的,而且手里还没什么实习经历,数据分析会的也没那么多;就业导向的硕士可能就业没想象的那么好,但是理论水平低了不少(非临床类,临床不太清楚);读硕士的问题上面已经说了;读博的话国内对国内博士的认可度又不高,想走学术怎么都是出去好。思来想去就很乱。而且,那个时候如果想保研的话也大概要和老师确认了,要不然时间上就有点悬。
(历史的进程:在那之后,2019级研究生名额大调整中,心院取消了学硕的招生计划,并缩减了专硕的保研指标。恰好躲开。)
四
17年11月,在加的一个心理学留学群里看到了北大校友,现在在Tilburg读博的袁学长的安利,并且之后听了一个线上讲座。了解到荷兰这个选项之后,我感觉好像还挺合适。几个原因:学费不太贵而且可能有奖学金;有研究型的硕士项目;排名不低;教育水平高;英语;硕士比博士好申点;不用考GRE,准备个托福感觉还能忍受。
(插话:关于排名的问题,当把QS排名中的雇主排名一项去掉之后,荷兰好几个学校的排名会猛增。我自己另外做的一些统计也是类似的结果。稍后发现荷兰的几个学校在我感兴趣的方向上排名也都还不错。最终感觉我要去的地方应该是,不考虑知名度问题的话,专排30附近的。)
2018年的考试周到了(我怎么老是考试周解决问题→→),和学长约了一个咨询,解决了几大困惑。几点信息:双学位是一个完整的学士学位,是可以被认为符合“相关专业学士”的要求的;申请硕士的话不太需要提前套磁,就按要求直接交申请材料就好,而且暑研显得也没有那么重要。
(提示:根据后续的调查,北欧国家的硕士项目对先修课程有[极为细致]的要求,双学位的学分数大概会引起困难。西欧地区似乎一般没什么问题,但是有些地方会有要求有足够的数学、统计和研究方法背景。这方面新心双培养方案比较好,增加了心统、实心、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学分数,未来心双申请者应该会更有优势。)
(好吧我知道实心实验报告是个很大的锅,祝各位好运==)
这样,之后需要做的事情看起来就比较明朗了:硬件上,稳住GPA,准备英语考试;科研上,做好本研项目。
五
其实,一般情况下申欧洲都是考雅思的多。但是我由于大二下的时候自己尝试挣扎过一段时间的托福,而且看到现在他们那边都接受托福了,所以就继续准备的托福。
(提示:托福比雅思便宜一点好像,由于网考也不那么涉及考点的问题,但是后续会发现托福仍然是需要邮件送分的,而雅思好像可以直接从网上交电子版。不过我申的这几个学校多数在申请阶段不要求送分,只要求交扫描件,所以其实也没有更麻烦。拿到条件录取之后在入学前是要送分的。)
准备托福还是个挺大的工程。首先搜集了一下各种资料,并找已经考过托福的对象抱了大腿(比喻义)。首先是要背单词。之前多次各种方法背单词坚持失败,而且我觉着我是那种挺不服管的人,如果加打卡小组反而就不想背了,于是开始找适合自己的背单词方法。算上之前用的,尝试了多种背单词APP,包括百词斩、不背单词、扇贝等等,都觉着不好使。最终受到票圈里云英语GRE的启发,打算尝试一下基于词根词源的背单词方式。云英语那里只是说了他们的方案思路,但是并没有明确地给示例。为了背单词自己看本比较语言学的书显得有点螳臂当车。最终找到了Word power made easy这本书,好像是参考了知乎还是哪里,似乎是很多外国人背单词也会用的一本书。这本书中出现的单词其实有的有点偏,但是重要的是一种从词根词源理解词语的思路。每个单词的构成都是讲道理的。这样,大部分托福单词便可以通过更深的加工和知识点之间的新旧联系减少遗忘。配合这种方法,选择了提供词源分析的知米背单词以及优词词典www.youdict.com作为工具,利用假期完成了托福单词。
然后逐渐开始从TPO熟悉托福的听说读写。逐渐发现阅读和听力适应一下之后问题相对不大,主要问题在口语和写作上。之后,除了TPO练习之外,首先是看了《十天突破新托福写作》和《托福口语看这本就够了》,做了一些写作汉译英然后结合范文修改,然后整理了写作自己能用上的常用词,结合“豆腐托福”APP那送的资料准备了一套适合自己口语素材(准备的一个口语素材写作的时候用上了→→)。作文修改方面,一个是找到了grammerly这个工具,在免费工具中还算是语法纠正做得比较好的。另外找到了taobao上的趴趴小助手做人工修改。(他们家提供一个一元尝试,试了一下觉着老师给的建议还是有建设性的。给我打的分一直挺低的emmmm不过我觉着我考试的时候写的那个东西确实比平时好233 竟然让我写体育运动的作用,吹爆我排球队)
托福考场得提前几个月约,要不然容易凉。我就记着是还没完全决定要出国的时候看北大的地方还有,过几天之后发现就只有稍微远一点的了,于是选了国试。感觉还不错。4月15日去考的,两周后出结果,然后……就不用重考了233
(说明:其实也不是完全不用重考。后边出现的问题包括:Leiden要求托福113,我个人很难理解一个非英语母语国家搞这么高的线是图什么;UvA和格罗宁根后来提了托福限制导致不够了;以及一些英国最厉害的学校申不了了,虽然本来也没那么想申。)
(托福资料和一些具体的技术性说明,请见百度网盘 里面的readme文件可以先看一下 .md文件如果没有markdown阅读器的话可以用记事本打开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i3GqJb4udol8YpkFgAH1Q 密码:jdyu)
六
大三下的前半个学期沉迷托福无法自拔,于是后半个学期放了更多精力在各种作业和科研上。同时在准备选校和选项目。目标是荷兰和比利时的研究型硕士项目。荷兰有十三所研究型(U类)大学(最近加了个商科私立学校进去?),其中,几个理工类大学没有心理项目或者只有人机工程类,农业世界第一的瓦格宁根同样没心理项目,首先排除;鹿特丹和马大因为没有研究型硕士项目所以被排除了;莱顿的托福要求我并不认为自己可能刷到,放弃;格罗宁根的奖学金好像比较小,不太想申。然后就剩下UvA,VUA,RU,UU,Tilburg了。比利时荷语区方面,还好的学校有KUL和Gent,KU Leuven没毛病,Gent只有荷兰语硕士项目(匪夷所思→→)。这样,范围迅速缩小。之后就在想自己喜欢做点什么方向。一开始更想去和统计有关的项目,因为自己玩R玩的还挺开心的,而且这个和21世纪的数据科学比较近。UvA(JASP的主要作者单位)、UU、Tilburg和KUL的心理统计都不错,而且是世界范围内的不错(有个Psychology, mathematic的WOS类,吓坏)。但是其中UU的问题是那个统计相关的项目要求40 EC的先修统计方法课程,数了数(连概统都不修的)化院方案和(只有心统1的老版)心双方案里应该是不够,发了邮件对方表示数学基础课什么的可能不算,只是如果数学学的多的话可以考虑一下,所以对于这个项目能不能申也不大确定。后来看了看那边做的工作,又感觉好像离心理太远了,偏离喜欢的方向了,感觉还是想做更感兴趣的青少年发展这边。看了看各个组的研究,感觉RU、UU和KUL的还不错。UvA那的问题是心理和发展与教育是两个项目,分别在两个学院。然后心理下的发展和发展与教育的那个都挺临床的。后来心理的那个项目提高托福要求了,导致也申不了了。所以最终的list里其实两种类型都有,包括偏发展的UU和RU,偏统计的Tilburg,以及都有的KUL。(Tilburg也有发展组,但是在行为科学项目里体现的不多;体现多的是个个体差异的项目,那里头组管的东西又有点多。)
这里分享一个关于排名的经验。其实各大排名(QS/ARWU/THE)的排名方法都是比较简单的(今年THE的心理学排名特别诡异,原因不详,据说很多其他领域也很诡异),学术客观指标里基本就是引用数一类的东西,完全可以把各个维度数据搞下来然后自己调整权重,以及自己用Web of Science做更细分的关心领域的排名。例如,心理学里和临床、认知有关的方向IF相对较高,导致这几个方向比较强的学校在排名上占优势,而如果你恰好想去的不是这些方向,那很可能心理学大排名的参考价值会下降。以及,QS里雇主排名和其他几个指标的相关性很差,如果你想做的是研究或者研究类的岗位的话我觉着完全可以把那个指标去掉之后再排序一遍。
暑假开始准备材料。CV开始尝试了好几个LaTeX方案,发现好多格式设置玩不转(菜鼠!)。最终发现了一个欧盟认证(?)的CV在线生成器Europass,而且也有学校推荐用这个,所以之后就一直用了这个生成器。推荐信请了导师和一门课程的老师帮写。然后是比较麻烦的英国美国申请者都没听说过的课程描述,需要从官网上摘一些,再自己总结一些。似乎影响没那么大,但是还是要有。以及要从里面凑出一些方法和统计课程,有些项目需要单独的描述。暑假回校之后去新太阳自助机器办了各种证明和成绩单。双学位在读证明好像是不给开,问过小米之后对面接受了双学位成绩单+主修在读证明。最后主要的问题其实还是在动机信这。十一的时候自己想了好一阵子,写了几稿出来。其中Tilburg的由于打算主申统计方向,动机信和另外几封差的稍微多一点。自己弄不太放心,所以想找个DIY辅助类的中介。一通搜索之后选择了一休教育咨询这样一个名气不大口碑不错的小机构。
七
提交申请前还出了个小分支情节,一个组里多年前毕业的师姐现在在做教职而且在招PhD,方向和我感兴趣的其实还挺相关,就是学校整体实力稍微弱点。那个截止日期比较晚,所以最后想的是先看看荷兰这边能不能快点出结果,再根据结果决定要不要考虑那边。(感觉鸽组里大师姐还是不太好==)然后确实结果出来的够快(比我想的还快)。
荷兰的国家统一申请入口studielink是在10月开放的,KUL的系统在11月。由于都是rolling录取,所以打算早点准备好就差不多交,给自己设置的目标大概是11月底。最后各种进度如期进行,11月底把各个申请都投出去了。先交了RU和KUL,然后隔了一周交了Tilburg和UU。没想到第一个给录取的是Tilburg,从提交到发录取信不到4天(号称的4-6周呢),那天中午起床一看邮箱直接吓坏。然后UU那资料稍微出了一些问题,最后两通邮件搞定了,小米还是很好的,然后10天出结果(号称20个工作日呢emmm)。KUL给我发了封邮件说2019年1月会出结果。号称三周出的RU倒是严格卡点,它的介绍说可能有skype面试,等到快三周了我以为没事儿了,结果三周的最后一天给我发邮件约skype。那两天还是挺焦虑的,毕竟之前真的没有和外国人聊过天(让你不报雅思!)。在知乎和百度上找了一些面试经验,准备了一些问题,诸如自我介绍、为什么要选这个项目、本研的东西、未来感兴趣的方向、想问的问题等等。借了组里的一个屋子,提前一个小时等。(我还以为对方会提前联系,结果是到点直接视频,吓坏→→)然后整体上还好,我想我们互相听懂并成功表述出了自己想说的。之前准备的材料除了自我介绍好像都用上了些。我把我的本研论文作为附加材料直接在申请系统里发过去了,然后对方表示很感兴趣,我就讲了讲。(好好做本研还是有用啊同志们)然后我问什么时候能给结果的时候对方就直接说我们想要你,就等正式通知了。然后大概一两天正式通知就下来了。至此,除了沉迷放假的比利时以外,别的AD都拿到了。Tilburg的项目业界良心地自带奖学金(大概相当于十几万人民币?),其他的还是要申一下看看。这几个学校里,Tilburg的专排比较低(最新的THE里挺高的但高得有点诡异),但是具体到这个方向还不错。RU的课程设置比较喜欢,课题组也不错。UU的项目是最专注青少年发展的,做青少年发展的老师也相对比较多,但是随之而来的后果是课程涵盖的方法和理论都有点窄。KUL的课题组也不错,不过课程的问题又有点必修课太泛选修课太少。所以综合来看目前倾向于RU,但是鉴于过去几个月里我已经数次更改priority所以还指不定是什么个情况……也希望可以知道大家的宝贵建议啊~
八
申请过后再回望整个转方向的过程,里面既有很多的出于理性的选择和规划,又有相对偶然的机遇和机会。
但我想,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是,本科期间多学习,多尝试,探索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扩展自己的边界。
祝大家申请/学业/工作/科研顺利,新年快乐!
致谢
整个过程中有很多人要感谢。感谢各位老师、亲人和朋友们,你们不仅用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完成上面的这一切,更以自己有趣的灵魂让我感受到人类思想和行为的魅力,让我有勇气和动力在心理学的路上再次启程。
其中,还有些个人和组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信息帮助,这里发一下安利:
提供了各种指导帮助的导师以及课题组的各位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和同级同学(欢迎学弟学妹加入我们组~)
发起P大心理方向留学群并分享了很多资料经验的一羽同学(祝拿满意offer!)
安利这个方向并在之后给我很多帮助的袁学长(顺便安利一下他们的风车教育 http://windmill-education.com)
提供托福资料的 无老师托福 和各个TPO应用
帮我做文书修改和其他各种资料把关的Joma (一休教育咨询 taobao可以搜到店铺)
提供过很多免费高质量资料的 Priscilla(公众号:Priscilla留学解忧杂货店)、橙梦留学、“学姐说比利时留学”(公众号)
另外考虑过的一家DIY文书修改:芝士圈
提供了很多资料的 寄托留学 gter.net
(以及其他我一时忘了写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