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书,梅洪建老师的《做一个不在瞎忙的班主任》,这本书很多老师都看过,一次闲聊的时候有些首导谈起过这本书,说读了一点就读不下去了,因为梅老师在文章中提到“班主任没有那么重要,甚至一点都不重要”。当过首导的都知道,首导工作十分繁忙,假如遇到开学、放假和考试等,基本上要废寝忘食。可以说是为学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竟然有人提出班主任不重要,所以大家对这本书都嗤之以鼻。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也是有点怀疑,一直是抱着批判的态度去阅读,但是,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一、一个班主任,既要有宗教般的教育情怀,又要有科学的教育精神。
一个班主任,如果没有宗教般的教育情怀,没有宗教般的教育信仰,是走不远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肉体上的劳累,心灵上的挫败,我们坚持不下去。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满腔的热血,饱满的激情,要有崇高的教育情怀,因为那是我们走下去的最强大的支柱。
但是,光有精神是不够的,没有科学的方法,我们的管理可能会变得很糟糕,我们就会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远大的目标和残酷的现实会让我们的教育变质,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嗓门变大了了,脾气变暴了,耐心变少了,那样我们就会和学生产生距离,教育就不会发生。班主任专业化的路径有很多。阅读和写作是有效的途径,进行专业化的阅读和写作会让我们快速了解更多的案例和方法,写作会帮助我们思考,内化阅读成果,形成自己的东西。参加一些相关的沙龙和报告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身临其境会让我们印象深刻。与学生交流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就是这群孩子,解决的问题也是这群孩子,一切的一切都是关于孩子,所以,回归教育本真,蹲下来做教育,关注每一个孩子,讲的都是这个道理,你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眼前的这群孩子。
在班级管理上我就是一个小白,因为我不是教育专业,可以说是清清白白,但是,我的班级管理还算说的过去,就是因为,我接手了一个问题特别多的班级,被迫处理了一系列的麻烦事,就是在这一次次和家长打交道,一次次和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对孩子的了解更加深刻了,对家长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理解和支持,工作自然轻松了很多。
二、教育是慢的艺术,因为我们根本快不起来。
孙绍振教授针对儿童心理学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其内在的结构,从表层到深层都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即使外部条件有了某些改变,例如父母的责备、老师的鼓励等等,人物的心理在表层上也可能做出一些调节,例如痛下决心、用功读书之类,但是其深层是超稳定的,表层的一般调节不会影响到深层的稳定。因而表层的调节,尽管是真诚的,但不用多久,就会被深层结构的反调节所消解。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三分钟热度。
梅洪建老师在《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中也提到类似的观点:很多时候呢“教育成果”其实只是瞬间的触动,时间会消解这种教育效果。正如我们拉橡皮筋,它有弹性度,每一次拉它都是一次表层的改变,一旦松手,它又会回归到它原始的情况。我觉得这个比喻用的恰到好处,如果进行进一步思考我们会发现,瞬时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只有长期的递增的而且在一定限度内的教育才可以影响孩子,甚至改变孩子。一段感人的发言让孩子泪流满面,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性格,这就是目前教育最为真实的写照。但是,我们不能走极端,不能有“既然不管用干脆不用老师算啦”这种思想。我们需要长期的陪伴去引导孩子,教育才能在孩子身上真实的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