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467789/aa3d0bdeaa190fd7.jpg)
用8位不同职业的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说不上能给你打开思维的一扇窗。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种多样,每个人眼中也是不一样。我们通过表面现象看背后的原理,底层规律,更能够帮助我们好好的认识这个世界,对生活的帮助也是如此!脑洞一下吧!
第一位数学博士,他扶了扶眼镜,笑着回答:我3岁的时候就会答了。我能挣2块钱。我先用8元买一只鸡,9元卖出,纯利润1元。我又拿10元买回来再11元卖出,又挣1元。两次交易,共计赚2元钱。
第二位进来的是金融硕士,他差点笑喷了:我能挣2元啊。出账8块,入账9块,赚1块。再出账10块,入账11块,赚1块。一共赚2块,账还是平的。
第三位进来的是银行经理,我能赚2元啊。原始资本8块钱,累积资本11元,中间支出1元,所以,11元—8元—1元=2元。
第四位进来的是会计,8元成本9元收入,10元成本11元收入,总成本18元,总收入20元,结果还是赚2元。
第五位进来的基金经理,掰着手指头,边算边说:8元买进9元卖出盈利1元,9元卖出10元买进亏损1元,10元买进11元卖出盈利1元,这是三次交易,一共赚1元。
第六位进来的是私募:在我眼里,利益就要最大化,赚少了就是亏。这只鸡就像股票,从8块钱涨到11块钱再卖,明明可以赚3块钱。如果只赚1块钱,相当于赔2块钱。
第七位进来的,据说干过县长,他说:我用经营城市理念来解读,第一次买卖,我投资8块,引进一只鸡;第二次买卖,我销售9块钱,消耗一只鸡;第三次买卖,我投资10块,引进一只鸡;第四次买卖,我销售11块,消耗一只鸡。所以,我县产生的GDP是,8+9+10+11=38元现金流和4只鸡的实物资产。
最后进来的是一位山东人,用一口地道的山东腔说到:请问面试官,8块钱到哪里能买到一只鸡?
如果你是面试官,你倾向于哪一种回答呢?
PS:据说IBM录取的是第六位私募思维的人。标准答案是:这不是数学题,而是商业题,考察应试者是否具有利益最大化的思维。8元涨到11元,一笔交易就可赚3元。中间交易两次,增加了交易成本和亏损概率。所以,能赚3元的,只赚了1元,作为经济行为,就等于亏损了2元。
PS:职场火锅不太同意IBM的标准答案。第五位基金经理思维也比较务实。第六位私募经理的思维固然好,从8元涨到11元,从鱼头吃到鱼尾。前提是你先看准长期趋势,才可以做长线钓大鱼。事实上,在不稳定的市场里,短线思维,也是一种应对之策,做三次赚两次赔一次,回避了市场波动风险,现金流动,安全性高
你是哪个角度呢?你答对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