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多是欲望得到满足之后的获得感, 不幸的是,人的欲望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总是会基于当下的境况向上索取更多,得不到,就会让人感觉很焦虑,得到了,随之带来的美好又远远没有预想的持久,在短暂的幸福之后,又有了新的欲望,这注定了人追寻幸福的旅途不会一帆风顺。
记得上大学时,有一次从走学校的阶梯小道去食堂,台阶是缓慢向上的长坡道,低头看着脚下的一个个小石板,每踏过一个石板,前面还有更高的石板等着你,突然意识到,人要获得持久的满足感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每个被达成的目标之后,还有更高的目标,每个被满足的欲望之后还有更多的欲望,直到人生的尽头,除非你放弃人生,否则注定要把人生中的大部分精力放在新的目标或者欲望上,就像车夫赶路时挑着大白菜放在驴眼前,永远有你想吃却吃不到的大白菜。
得不到的永远是骚动,得到后就有恃无恐。比如,没有人会因为自己四肢健全而欢呼雀跃,只有四肢残疾的人在突然变成一个正常人时,他才有充实的幸福感,但他也会很快习惯这种四肢健全的生活状态,那种强烈的幸福感也会很快消失。大学的时候看过周国平的一句话:“爱情总是要失败的,要么败于未成眷属的遗憾,要么败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这句话之所以听起来很有道理,大概是符合上面的逻辑(换个角度看,周国平这句话也挺无厘头,恋爱跟婚姻本来就不是一回事啊,结婚十年还要求初恋般的感觉?脑袋有病吧)。人类难以获得持久幸福感的底层心理机制是什么呢?答案可能是:根植基因的强大适应能力;我们能很快适应一个在初期让我们极度不适的新环境,也能很快对那些不期而至的快乐变的麻木;很多痛苦没预想的那么痛苦,很多美好也超出预期的快速归于平淡,所以过度悲观和过度乐观都没有必要,因为人的适应能力太强了;很难简单的判断这种特质的好坏,它让人天然的拥有承受、忍耐和适应痛苦的能力,也让人不得不接受幸福不常在的宿命。
当然,现代人比几十年前更焦虑也有时代背景的原因,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过去大家欲望很单一,只要攀比一下吃穿就行了,无非是你家一月吃两次白面膜我家只吃一次的差别,穷的整齐划一,现在完全不同了,你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被那些过的比你好的人刺激,谁家的车比你的好,谁家的房面积更大,谁家的孩子成绩优秀,谁穿了阿玛尼的衣服等等,仅就房子而言,你刚改善了住房,有朋友可能已经住上别墅了,攀比是无尽头的。
现在市面上流传着很多幸福学的课程,比如专注的心流、足够多的钱、相知相爱的伴侣、良好的社会关系等等,都很有道理,但以上这些,每一条都足以甩掉大部分人,完全做到以上几条的,更是少之又少,幸福注定是稀缺的。立足当下,既然已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近期离开的打算,那么争取幸福就是最正经的追求,通过高度的自律、持续的学习力,积极作为,过上不那么糟糕的人生,才是最务实的目标。
在日剧《平凡奇迹》的最后一集里,职业是泥瓦匠的男主迎着朝阳对在餐厅做面包师的女主说:“也许是朝阳的缘故,我想说,我们不是无能的”,小人物的高光时刻,每个人都可以有的,很多时候,人就是靠着一股气支撑前行。
最后,墙,裂与不裂,都要推一下,11集短剧《平凡奇迹》百度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HGqvCa?errno=0&errmsg=Auth%20Login%20Sucess&&bduss=&ssnerror=0&traceid=#list/path=%2F%E3%80%90www.91riju.com%E3%80%91%E5%B9%B3%E5%87%A1%E5%A5%87%E8%BF%B9
2018年11月25日 于合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