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利用开车时间,听过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音频,大概三分之二,听得津津有味,但难免生吞活剥囫囵吞枣。这周,我看完了《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这本书,虽然有点厚,但每一页都有可读性,每一节都很吸引人,把音频课的内容做了简化,保留了精华,看得我是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到了底。我看书喜欢涂涂划划,其中有一页,我是写了近20个批注,愉悦地享受着思维的激荡。每有所悟,甘之如饴啊!
这本书的每个章节,写得简明扼要,都值得反复捧读。反复消化这些知识点,越是啃得透,越是从内心产生认同,越有可能落实到行动。随意翻看自己圈圈画画过的痕迹,都会启发自己一遍一遍不同角度,越来越深入的思考。
我特别喜欢“想象力就是生产力”这一节。薛老师引入了时间的维度,讲解了人们为了一切事物——不管是选择、需求、价格还是权利,需求就有了急躁、耐心之分,商品就有了现货、期货之分,价格就又了现值、期值之分,而这构成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基础。
如果抽调时间的要素,正如我们的并不准确可靠的直觉所感知的那样,好像一切都是这一瞬间完成似得。这并不符合事实。如果我们把时间的维度还原到对事物的考量之中,就会对原本习以为常的东西产生新的洞察力,甚至豁然开朗。
我确实见过有的人,在债台高筑年关难过的情况下,可以借月息高达5分的债。显然,这样的人信用已经不佳,通过正常渠道解决资金困难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他们比谁都清楚,这样的利息是无力偿还的,但对钱的急不可耐,使得他们可以铤而走险,不顾明天,像一个没有明天的人那样做出殊与常人的选择。
在时间的维度上,一样东西要么是易耗品,要么是耐用品。前者一次性消费完毕,后者要做一段时间内慢慢散发功效。我们人自身,人力资源就是一种耐用品,价值极大,而且是最值得投资的。为了最后展示出来的价值尽可能更大,先期是要舍得下本钱投资的,用时间、金钱、心血,去培养素养、技能、品质。有的人是不耐的,只把自己生产成为初级加工产品,就着急地投向职业市场,那么这个人的发展潜力有限,虽然可以边学边干,局限性也会是明显的。而有的人,并不急于将自身的人力资源套现,舍得在别人要求看到产出的时候,甚至他还在继续投资。最后,这类有耐心的人,会收获最大价值的自己。同样的,人力资源的形成需要消耗掉大量的资源,但一旦人力资源培养起来,它的消耗也是缓慢持久的。所有晚开始的那几年,可能在收益上的损失,其实到最后,都是可以加倍收回到。
不耐,不太愿意做长期的投资,希望快速收获短期利益,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多数人的天性和本能。但如果我们有条件可以推迟对成果产出的要求,延长一点积累的时间(厚积薄发),总体看来将是非常划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