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第一次看完《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后,写了句评语:作者不仅懂得用脑去读书,而且更懂得以一颗炽热的心去行动、去实践,对这样的人来说,成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前几天又花了5个多小时完成第二次阅读。同时文字的输出也完成了第一个小目标:坚持了四个月的日更,十万字的输出,今天整合一下这本书,停下来给自己找找差距。
一、读书类型的差距:
先说《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中提到的,将读书分三种类型:一是享受趣味,二是获取新知,三是改变人生。而自己读书基本上还停留在第一种,享受趣味。前几天读莫言的《晚熟的人》,惊叹于作者的笔触,连一个“屁”都可以描写得那么精彩,可是笑过之后,将书随手一放,到现在为止找了两天都没有找到。对于一本书看一看,笑一笑就过了。所以就是读很多的书也是白搭,思想的层面停留在笑话和故事情节里,没有深刻的思考,更没有心口一致的行动力。
二、读书方法的差距:
书说还提到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不是用“大脑”去认知,而是用“身体”去实践。像我这样,没看完就随手一放,事后连书在哪都不知道的,何来用“脑”去认知,用“身体”去实践。
同时,因为是享受趣味性的阅读,所以读的书都偏向短篇、笑话、小故事、小小说类型的,阅读时确实是娱乐了,笑过了,也暂时发人深省了,特别是小小说,结果总是在意料之外,令人深思,但是那也只是一天的事情,觉悟过了事后又回到原地。所以读了《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后,要暗示自己多思考,多自我剖析,根据剖析结果,多提醒自己要去实践、要去执行。要向书里学习一阅读,二思考,三实践,这样才是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
三、选书的差距:
在选书上面也存在自我差距。因为自己的阅读类型,阅读偏好就决定了自己选书的特点,不系统,随心所欲。突然之间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有些偏颇,它只适用于刚开始、初期的时候,如果整个成长的过程都按照兴趣来的话,就比较随心所欲了,容易没有章法,因为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想要有所成就,除了兴趣,还需要方法,还需要系统学习,要用理性的思维去战胜感性的情绪。只有选合适的、专业的书籍,才能更系统地学习、更快地成长。
四、行动力的差距: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中提到的100天读33本;一年读100本;100天采访十位CEO;365天读365本;并且还要做到持之以恒。这个节奏,真不是一般人能跟得上,并做得了的,于我,只能是望书兴叹,差距可不止是一点点,而是无法跨越的鸿沟了,这种执行力只能瞻仰,实践是无法做到的。
五、输出的差距:
以上几条都是书中涉及到的输入的差距,现在说说文字输出方面,也感觉到很大的差距,最近读别人的文字,要么是感觉故事情节幽默风趣,让人发自内心地想开怀大笑;要么是感觉文字描写得很优美,读起来心里感觉很温暖,也很柔软;要么是思维逻辑很严谨,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让人觉得无懈可击……而读自己的文字感觉是比较随性、很自由、很懒散的一种状态,说天马行空,好像还有点过奖了,还是说零散比较合适。
读书的速度跟不上,看不了那么多的书,输入的差距就弥补不了,文字输出的速度和质量也跟不上,输出的差距也弥补不了,至少这两年是追不上的,好在有自知之明,好好努力地去缩小差距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