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期间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国家采取强有力的抗疫措施,面向后续经济恢复的逆周期政策也陆续出台。零售行业是疫情打击的重灾区,对各业态、各品类的影响不尽相同。科尔尼初步估计,一季度,疫情将给零售餐饮业造成1.5-3万亿的经济损失。

第一,线上影响弱于线下,生鲜电商变“危”为“机”。从封城到小区封闭式管理,由于出门受限,线下购买需求开始流向线上。主要电商平台在民生品类上录得显著销售增长;生鲜电商迎来突破;O2O、社群、直播成为线下门店自救手段。
第二,近场受创小于远场。对于贴近社区的超市、便利店、社区生鲜店等近场业态来说,生鲜和生活必需品的核心需求依然强劲,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一部分政策性闭店要求和防疫措施带来的成本上升;而远场业态如购物中心、百货、品类专业店、餐饮则普遍“休克”,现金流危机严重。
第三,大平台韧性强于小平台。在面对疫情的反应速度、调度能力、运营弹性上,大平台显示出了更强的优势。例如,面临突如其来的运营人力瓶颈时,阿里和京东调动了餐饮企业的富裕人力,苏宁旗下的家乐福O2O征调了苏宁电器店的人员;但是像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就缺乏这种大平台的腾挪空间。由细微见大势,疫情之后,行业洗牌会更加猛烈。

结合疫情发展至今的零售前线反馈,科尔尼认为,疫情过后,即疫情结束之后的1-2年内,零售业将在以下四大方向上加速演变:
深度线上化——以生鲜为代表的线下零售“最后护城河”被攻克,下沉市场深度洗礼,电商进一步扩张的需求端瓶颈被打破。但运营效率问题日益凸显。
社群化和碎片化——“O2O+社群”成为疫情中线下门店的自救手段,小程序、直播、短视频各显神通。由海量线下门店自发组织的社群流量,加剧消费场景的碎片化。
无人化——经过疫情的洗礼,消费者对无人服务的心理壁垒被打破,企业对运营效率的关注愈加迫切,两方结合,将打开无人技术在零售业前端和后端的诸多应用场景。
平台式整合——2019年艰难环境叠加当前疫情,中小零售商危机深重,面临一轮洗牌。阿里、美团、京东、苏宁等大型平台,在危机中展现了极高的动员能力和技术驱动优势。强者愈强,大型平台更有能力在危机下生存和成长,并且大型生态体系将加速以平台化模式对小型连锁、独立店的收编。
数字经济风潮渐起,新零售有式微的迹象,其实新零售并未消失,而是开始走向成熟。当下的新零售市场业已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如果仅仅只是依靠我们对于新零售的原有理解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新的概念来丰富和发展新零售,才能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找到新的破局点。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新零售的概念,不断把新零售行业的发展推进到深入而又全面的发展阶段,才能让新零售行业获得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