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
王阳明说:“修心养性就像这样,好比阳光照射雾气。雾气乃混浊之物,要想升华复化为无形无相之体,就必须经受太阳的烤射,温度越高,它就越容易转化、升华。
“在磨炼心性中也是如此,产生杂念,有了情绪,要善于转化,把那些困难、压力当作是使自己升华的阳光,而不是一味地忍,一味地压制。
“如果只是用‘忍’来压制的话,就像是用力把一段木头压入河底,压到一定程度它肯定会反弹、爆发。
“为人处世要有智慧,将自己看作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不要处处从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而要从自我的角度跳出来,以‘化’字来处理事情。
对于一个人来说,自身的感觉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我们的身、心就像一个精密的系统,行为永远依据感觉而运转着。当接收到的“感觉”是积极向上的时候,所采取的行动也就是积极有力的。
心想事成:
与人的内心、意念有着很大的关系。
俗话所说的“心想事成”,就是一个人所生发的念头,以强大的思想能量,有意无意地辐射到周围的人和事,影响着他们对于某些问题的好恶和取舍。这就是一个人的气质和信念对他人和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影响
相由心生:
《礼记》上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王阳明满怀深情地看着岸上的一株光秃秃的小树,意味深长地说道:“外表看来,这棵树似乎已无生机,然而,由于它的根尚在,其中自有一股生生不息之机,春天到了,这股生机就会催促它抽枝发芽,不断生长,最后终成参天大树。”
心诚则灵:
至诚,是心灵的一种态度,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无法通过外在的学习而得到,而是与一种没有杂质、空灵澄澈的心境融合在一起的。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在先儒“修身正心,平治天下”的理论中,“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非“诚”则无以成事。唯有达到“诚”的境界,才能获得一种把事物化繁为简的能力。
这种方法说深也深,说浅也浅,其关键就在于“格物”,即在做每一件事时,要注意把自己的心摆正,尽量带着一种出自内心的爱和享受的心情去做。
这样专注于“做”的过程,使心中的种种闲思杂虑渐渐融归于行动之中,物我两忘,心境空明而生喜悦,无所挂碍心就不会累,行动能力就会大增。久而久之,没有杂念的干扰,洞察力得以提升,就能逐渐明白大自然与个人之间的一些规律,促进心灵的成长。
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孟子
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如果老是想着目标,想着达到目标后自己会如何如何,心中纠缠于此的话,思想就无法平静,不但做不好事,反而陷入一种自我干扰、自我冲突的思想状态,事倍而功半。
要想进入利于做事的一种更深层次的忘我状态,就要清除脑中的各种杂念,即使你有一个很大的愿望,也好像没有一样。那么这样该如何持志不懈呢?
其实对于持志来说,在战略层面上,我们要重视自己的目标,但在战术上,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又须不要那么执着目标。志向是需要保持,但做具体的事时就不必一直去想了,如果时时在想的话,那就是自己干扰自己了。
欲达此境界,就要求在平时对所遇到的事物不要太在意,要注意培养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气度,所有的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不要把它们看得太严重。
圆活智慧-水
溪流一路下山,遇到岩石阻拦时,就轻灵地绕身而过,避实就虚,而不是硬顶硬碰,徒耗气力;碰上土坝当前时,或寻隙而过,或积蓄力量,到达一定高度后再漫游突围;从高处泻下时,挥洒自如,处变而不惊。
这是一种洞悉规律后所达到的高度自由的境界。
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能仿效水的特性,依乎天理,顺其自然,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无处而不安然。
真知真行,知行合一
真正的知与行,就如同见到了漂亮的东西,出自本能地就喜欢它了;也像闻到一股极臭的味道,马上就起恶心欲呕的反应。
“看到美好的事物,这个过程属于‘知’;喜欢美好的事物,此过程属于‘行’。当你一见到那美好的事物时,你的心就出自本能地喜欢了,而不是见了后,又另起一个心去喜欢。在那见到美好事物的一瞬间,就是知行本体的呈现。闻到极臭的味道也是如此。”
如何让自己想做的事情付诸行动?
有时我们很想去做一件事,但又不能付诸实施,这就是因为许多乱七八糟的杂念充塞着我们的大脑,将想做这件事的念头与本体意识间的能量通道隔断了。如果一个想法没有足够的能量支持,是无法采取行动的;即使采取行动了,也很难坚持下去。
要想做成自己想做和应该做的事,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达到“真知”的状态,也就是要抓住最初的那个念头,把它放大,保持住那种喜悦的感觉,让这件事在心中形成一个清晰、生动的心理意象,从而启动一个威力无比的能量系统,让整个身心围绕着这件事行动起来。
孟子所说的‘穷尽自己的本心,认识自己的本性’
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果你能真正地修身、养性、存理、致知,升华自己对待事物的心态,调整自己认识问题的方法,那么你的气质就会改变,心理素质也会变得非常强大,与别人不一样了,碰上难题就能正确对待,能随时随地保持心境的平静
凡事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地认识并掌握其中的规律,所以要对喜怒哀乐能按心灵的本来状态表达出来,无所偏倚,达到“中和”的境界,就要在实际中经历过并切切实实地用功才行。
无论任何力量,只有当我们认识到了它,它才能为我们所用。同样的,只有当我们实实在在地下过功夫,亲自体验过、经历这种力量的过程,才会相信隐藏在其背后的巨大力量,也只有当我们有了那些特殊的经验,才使得我们获得对那种巨大的力量的认识,也才能掌握其中的奥妙和规律。
提升修养境界的许多奥妙,都可在坚持事上磨炼中得到体验。如坚持过最艰苦、最难熬的时刻,忽觉自我没有了,呼吸似乎也停止了,“我”与天地大自然似乎融合为一体了。
不少人也许有这样的体验,在跑步的时候,跑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到疲惫不堪,也许这时你感到自己已达到体力的极限了,这就是最困难的时候了。
但是,只要你突破这种思想的束缚,咬咬牙继续前进时,过后不久,就会感到疲惫仿佛奇迹般地不见了,呼吸似乎也不那么急促了,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活力和耐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