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他真的到长安了。他毕竟是到了当时的皇帝,唐明皇的三次邀请。他本人当年才四十二42岁。所以他受到了唐明皇的亲为调羹的待遇。有人知道轻微调羹是什么呢?这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李白名气已经很大了。
这里我要说一下。研究过唐朝的人应该都知道。唐明皇这个皇帝,其实他本质就是一个沉溺于酒色的糊涂皇帝。这样一个皇帝,哪里有什么爱才的心思呀。他只不过是拿李白来玩弄而已。他还糊涂的不知道,就只能这样参加在他们这种荒淫享乐的生活中了。
贺知章听说他的名气,称他为嫡仙人,意思就是说李白原先是诗仙人,因为犯过错而被贬到人间的。李白本来进长安就很得意了,现在就更得意了。得意的,以至于他在喝醉的时候,曾经让最有实力的太监给他脱过靴子。
可是他得意又如何?他不过只是一个文人。在当时商场中的勾心斗角。他能存活下来吗?大家说能吗?李白究竟还是诗人,他在宫廷中不久也有点醒悟了。他原先是无拘无束的人,他爱的是读书,他爱的是写诗。在处处与官场的摩擦之中。他写下了《翰林读书言怀志呈集贤诸学士》这首诗,大概意思就是说,会心读书是多么有味道,游逛山水多么值得留恋,现在却偏偏在这里受拘束,他想到了隐士严子陵。他想到了诗人谢灵运,他巴不得赶紧立功,赶紧走掉吧。
这时在他心中,从政和学道的矛盾又在这里发酵了。可是他没有办法立功,因为当时的职权掌握在一个老奸巨猾的李林甫手里,他既专横,又狡诈,今天对付那个,明天对付这个。他与任何人都有摩擦,任何人都怕他。可见当时的唐明皇完全是在糊涂的过日子。
但是李白不一样,李白他是有抱负的,李白他是单纯的,不要说斗不过他们,恐怕连了解他们一点的把戏也不容易。
在矛盾中,李白只好偏向另一方面,他想退了。当时赞赏它的贺知章,要告老还乡了,他自己送给了贺知章一首诗。就是千万别让他回来,他还很羡慕贺知章的逍遥。
在野的时候,李白就想着朝,在朝的时候,李白却想的野。这使得他要坚决出走。唐明皇也答应了这事儿除了李白自己的志向之外,还由于他经常醉酒,把怕他酒后乱性子泄露机密。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些人嫉妒他,排斥他,厌恶他,经常在皇帝面前告他的状。他受了排挤,没有问题,他走他走还不行吗?
于是他也只好大模大样地离去,他在长安一共待过三年,第一年,它受到了贺知章赏识,第二年贺知章走了,第三年,他自己也走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是这时的李白已经对所谓的盛唐的统治集团的罪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说不然像严子陵那样退隐算了,他也说唐明皇他是不可救药的,他也曾说他,像有心填海的精卫鸟那样,虽然有报国的热枕,却没有施展的机会。诗人何尝不看得透,于是他只好继续漂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