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韦志中老师的《向《西游记》取心灵成长经》,有种顺着涓涓细流往上游走,抬头看见头顶的树杈,扒开树杈,眼前看到的是万马奔腾的大江大河,溪流不知何时已汇入大河,真是一下子歇了口气的感觉。
过去看《西游记》这部名著,热衷于九九八十一难,师徒四人和妖怪之间争斗的故事。只是觉得好玩,只是觉得取经路真难走,那妖怪怎么就老来找茬,那悟空怎么就老能化险为夷,那唐僧咋就那么胆小,那猪八戒怎么就又馋又懒,那沙僧怎么像个打杂的。
从来没想到这样一部巨著居然和心理学联系起来了,经韦老师一分析,其中的心理学道理让人豁然开朗。
先说师徒四人,孙悟空是唐僧的“情绪自我”,代表嗔念,想定心,先让情绪舒服。情绪每个人都有,不能被压抑,需要被看机和善待。一开始,唐僧是不接受悟空的,每当悟空犯错,就会骂他,赶他走。不接纳这样的这个“情绪”,那情绪就经常出来作怪,让唐僧不舒服,慢慢的,当唐僧给悟空空间,接纳他的错误,也就是代表慢慢接受了自己的情绪,俩个人的关系也慢慢和谐了。到后来,唐僧和悟空都有所改变,互相维护,互相信任。
猪八戒是唐僧的本我,本我是快乐原则,需要释放和监护,取经路上,猪八戒动辄分东西回家,不断地被唐僧允许着,也被要求着,并没有强迫他去掉这种犯懒又贪吃好色的本能。沙和尚是唐僧的痴念,一直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最终也修成正果。当我们转换视角,用积极的眼光看待,有时候愚也有好的一面,当我们能积极的看待消极事物的积极作用,就能增加我们的积极认知,进而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白龙马是唐僧的意念,心猿意马一词来自佛教,心猿指躁动散乱的心念如猿猴攀缘不定,不能专注一境,意马指心神犹如奔马,不听的为外物所牵,向外追逐。两者不可分割。控制白龙马需要缰绳,管理意念需要正确的方向。这样就形成了意志力,唐僧师徒才能取得真经。
本书分为四章,第一,善待现在的自己。善待自己,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生命的珍惜。第二,安定我们的心。第三,发展我们的情。第四,坚定我们的行。即要想取得真经,必然需要身心的千锤百炼。要有坚强的心念,明确的目标,足够的允许,协作的精神。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