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定下来后,全身心的投入了在魔都找房子的事业。不知道是不是毕业季的浪潮,见了20多家中介,却看不到几间房子,被无数个小王小李告知现在是有租客没房源,而为数不多的那几个房源都破的让人想哭。
游走于上海各大中介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上海已经是我毕业这一年里换的第四个城市了,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和四个哥大工程学院的学生挤在一个离哈林区就一条街的公寓,住在一个没有门的客厅里,睡觉的时候偶尔也需要担心半夜会不会来老鼠。每天回家坐的1号线会时常抽风从local改成express,若是没留意乘务员报站,大晚上瞬间就被带入哈林区的深处,然后又得灰溜溜的原路返回。
这种异乡客的心情似乎在经历了无数城市的辗转中变得理所当然。
找房的这几天,中介小哥用电瓶车载着我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段驰骋,教育我说坐电瓶车也是种人生体验。我只得努力地抓紧车后背,在人口逆行的时候紧闭双眼。太久没有做过电瓶车,好几次都有种裤裆破掉的错觉。众多中介小哥中,有一个还是同乡,话也最多,姓王。小王一路跟我说了好多,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没见到同乡人感到很激动,又或者只是想把房子快点推销给我。对话里,可以看出小王对上海满满的喜爱,就像当年的我望着纽约。沿途路过了复兴中路马路边的一栋老楼房,小王很自豪的告诉我说现在他和他的女朋友住在里面。房间有自己独立的厕所和厨房,一个月只要2千,一般的普通人租怎么样也要4千。讲到房租讲到独卫,小王的语气里充满了牛气,小小的电瓶车感觉都能飞起来。在上海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拥有自己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都是一种身份的体现。这样看来,上海和纽约倒是有几分相似。
只不过纽约似乎比上海更多一份人情味。这份人情味来自于纽约城市的包容性。在纽约,不论你是只待过一个月,一年抑或是一辈子,都可以自豪的称自己为纽约客。他们不会因为你是湖北来的妹子,而担心你带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回家,更不会听说你在国外留过学而对你眼前一亮。身边有些豪气的朋友,看上了法租界的老洋房,结果房东只愿租给外国人。Smart Shanghai上合租房招室友标榜着自己有着高素质国际友人,结果international high level还给拼成了lever,也是醉了。现在的上海不仅是有租客没房源,如果不是外国人有钱也一样可能沦落为找房困难户。
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里时刻透露着浓浓的小市民气息,这股气可以用星巴克门外的排队长龙,筒子楼里包租婆嫌贫爱富的眼神来衡量。找房的这几天,都被这气熏得思绪迷乱,萎靡不振。幸好房子找到了,要不可能真得大病一场,还是心病。
魔都,这一辈子估计也只能是个过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