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9民生多艰

3.9民生多艰

作者: 鬼与谋 | 来源:发表于2024-06-24 22:56 被阅读0次

《何不赚个爽快!》 目录

        春节假期,游子归乡、倦鸟知返,杀鸡宰羊、普天同庆,回首一年来的艰辛、不易,更是珍惜这短暂的安宁、幸福。

        上班族发了年终奖,可以小小地放纵一把;小老板总结一年的业绩,考虑着换一款新车、购一套别墅;而农民工,等待着工地老板的工资......

        这几天忙着卖对联的杨和,没怎么注意家中的事。清闲下来后,发现父亲比以往的话更少了,还经常一个人坐着抽闷烟。

        爷爷去世得早,作为家里的长子,父亲十几岁就开始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几十年的岁月消磨、繁重劳作已经透支了这位农村汉子的身体。最近几年,父亲走路开始出现一瘸一拐的迹象,还伴随着疼痛感。前两年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因为长期劳作导致的,如果想要根治,只能更换膝关节。父亲问过村里更换过膝关节的邻居,邻居说更换膝关节后,就再也不能干重活了,连抬袋粮食都费劲,而且如果恢复不好的话,可能走路都吃力,想快快不了,想慢慢不下来,总感觉不是自己的腿。父亲总觉得杨和还没结婚,自己的任务还没算完成,所以就这么拖着了。

       最近几年,杨和也觉得父亲确实老了,精力、脑力、见识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了,有些事他已经承担不动了。很多事情,父亲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己拿主意,而是要和杨和一起商量,有时候直接听杨和的。

         这天晚饭后,杨和听得父母的房间里有争吵声,闻声过去后发现父亲一脸气愤,手里攥紧着手机,旁边的母亲也是满脸的凝重。

        “怎么了?”

        “你爸的工资没要回来。”

        “现在谁这么大胆,还敢拖欠农民工的工资?”

        “不是拖欠,是克扣工资。”

        “老板怎么克扣工资的?你给我说一下怎么回事。”

        “前几天老板发工资了,但和我算出来的工资不一样,每天少了30块钱,我打电话问老板,他把我拉黑了。”

        “怎么算的?有工资单吗?”

        父亲拿出记账的本子,又从手机找出和老板算账的字条。杨和计算后发现,确实如父亲所言,每天扣了30块钱。

        “这几年,每年工地缺人手时,老板都让我帮他找工。缺人时,我给他找;干活时,也从不耍滑头;最后算账时也是按以前定的,一天300。哪想到,最后他来了这么一出,打钱时扣了我的钱。”

        “你们有没有合同啊?”

        “有啊,这不就是吗?”父亲指了指照片。

        杨和看了照片后向父亲解释,“这不是合同,虽然上面有你们之间算好的账,但只有你的签字,却没有他的签字,没有什么法律效力。”

        “下面的字是我签的,上面账,是老板的小舅子当着我和老板的面算的,也是他写的,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一天300。那天算完账后并没有马上发工资,说过几天再打到卡里,这几天我查了一下银行的汇款和单子上的不一样,算来算去才算出来,他是按每天270发的工资。这几天我越想越来气,如果要不回来,我就跟他打官司,看看还有没有人管得了这种无赖。他就是看着我年纪大了,也太老实,所以就捡个软柿子捏。小和啊,你以后在社会上行走,可别太老实了,不然又要被别人欺负了。”

        “那张字条没啥用,不能当做合同,就算打官司也很难作为证据。”

        “干工地的人,什么时候见过合同啊?合同没有,爱干不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我们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不像你们,都和公司签了合同,还有各种保险。”

        “当时算账时,还有没有其他人在现场?”

        “有啊,很多人都在现场呢。”

        “这种情况下,如果其他的工友能给你证明的话,才有可能把剩余的钱要回来。”

        一旁的母亲叹了口气,“人家也都不想惹事,谁会出面作证啊。你要是去告老板得话,可算是真的撕破脸了,下一年你去哪儿干活?少个万儿八千的就算了,要不回来就要不回来吧。你没看到村里很多人都找不到活,有些人一整年都没出去,有的人出去没几天就回来了。唉,吃点亏就吃点亏吧。”

        听完母亲的话,父亲也不再说话,将手中的手机仍在了一旁。

        “老板不是把你拉黑了吗?你把老板的号码给我,我打电话问问。老板叫什么你知道吗?”

        “这是他的电话,他叫瞿蕃。”

        杨和输入电话号码,拨通了老板的电话,响铃两下后,对方接听了。

        “喂,哪位?”

        “你好瞿老板,我是你们工地上杨**的儿子。你们发给我父亲的工资是不是出错了,算账的单上写的是每天300元,最后却是按每天270元结算的,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啊?”

        “这个我不清楚,你问一下带班的人吧。”

        “算账的时候,你不是也在现场吗,而且账单上也写得很清楚啊,每天的工资就是300块钱。”

        “账单不是我写的,我不清楚,你问一下带班的人。好,就这样。”

        没等杨和问清楚,老板便匆匆地挂断了电话。

        “带班的人是谁?是老板的小舅子吗?”杨和问向父亲。

        “带班的人是老伍,不是老板的小舅子。人家老伍只是管工程的进度,他也是个打工的,怎么会管工资的事,老板就是在推脱。”

        “还是问一下老伍吧,总要弄清楚到底怎么一回事,你把他的电话找出来。”

        “你好,我是你们工友杨**的儿子。前几天我爸的工资发下来了,但是工资有点问题,所以想要找您确认点事儿。”

        “什么事啊,你说吧。”

        “是这样的,我看了一下我爸的账单和发放的工资。账单上写的工资是每天300块钱,但实际上是按每天270元发放的。我刚才问过了你们瞿老板,老板说他不清楚,让我找你问一下?”

        “我也是个打工的,怎么会给被人定工资呢?工资都是老板定的。”

        “算账的时候你也在现场的吧,如果打官司的话,您能不能帮忙作证呢?”

        “我年后不出去了,没办法帮你作证,不好意思,帮不了你们了。”

        “那好吧,我再问一下你们瞿老板,谢谢啊。”

        挂断电话后,杨和又拨通了瞿老板的电话,电话里却传来“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的声音,试了两次后依然如此,显然对方把杨和也拉黑了。

        “老板就是在扯皮,你也别打了,打了也没用,你先去睡吧。”

        “爸,过了年,你就别出去打工了。“

        “那我干啥?趁现在还能动,我再出去打两年工。等你结婚了,我就不出去了,在家种种地,再开个小买卖部,挣个零花钱就行了。”

        ”我也想着让你做点小生意,赚多赚少都无所谓,找点事儿干就行。”

        “干生意?你看我和你爸谁会干生意?咱家一辈辈都是种地人,哪出过做生意的老板。要是挣钱还好,赔钱呢?”

        “这个我来想办法,我想好了再给你们说吧。”

        “算了吧,别瞎折腾,你先去睡吧了。”

        杨和回到房间后,愤懑不平,随后线上咨询了几位负责劳动纠纷的律师,又登录“中国法律服务网”,在“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求助。前前后后忙活了两三个小时,但都得到了类似的回复,仅凭目前的证据很难维权。

        他无奈地放下手机,愤怒地盯着对面的墙壁,墙壁上的钟表已近凌晨0点了。缓和片刻后,他走到窗前打开了窗户,严冬的寒气一时间也肆意地扑来。此时杨和发现父母房间的灯还在亮着,同时还传来父亲的咳嗽声,可能,父亲还在为工资的事抽着闷烟。

        杨和坐回桌前也点燃一支烟,狠狠地抽了一口后,紧闭双眼。他为父亲不平,作为千千万万农民工的一员,天生就处于弱势的一方,维权之路十分艰难。同时也为父亲这辈人感怀,幼年的贫困剥夺了他们这一批人求知的权利,不得不早早地结束教育,走上务农、打工的道路,木工、瓦工、操作工、装修工......他们散落在全国甚至全球各地。他们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维权意识,在这个社会的最底层默默忍受各种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还要被歧视、欺骗。他们熬过了饥饿、抗过了贫困,肩负生活的重担,一步步迈过艰苦的年代,终于组建了一个个家庭,把儿女送进学校、送进城市。虽生存维艰,但他们这代人却不曾放下脚步,也不曾停止攀爬,因为他们明白一个朴实的道理:勤劳致富、自强不息。与父辈这一代人比,杨和自惭形秽,如果遭遇到相同的经历,恐怕自己早已倒下。

        可,这个时代正在逐渐抛弃父辈这代人,只懂埋头出苦力的他们或许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但他们却只能惶恐、无奈,他们折腾不起,也折腾不动了。但杨和不想让父亲掉队,父亲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理应享受下半生的幸福。

        反观自己,好像从来都没给这个家做过什么贡献。想到这里,他更是感到羞亏难当。他打算为父母谋条出路,不再他们再被欺骗、被欺负。这时,他想起了前几天写的美食计划,当时他以为对自己没用,所以就搁置了,而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可能比较适合父母。

        记得小时候自己非常挑食,不怎么好好吃饭,甚至有时直接不吃饭,母亲总是变着法地做各种饭菜,看到亲戚、邻居家有好吃的,也经常学过来。不过母亲的文化水平低,对于定价、算账一类的事有些应付不过来,而父亲在家的话,可以把这些事包揽过来。

        想到这里,杨和也没了睡意,开始策划早餐店的事宜。他计划先整理出各地有特色的早餐的做法,先让母亲在家练习一下,也让春节期间来家里的亲戚品尝并给出意见。至于店铺嘛,几乎是现成的,杨和卖对联的那个位置还不错,而且邻居也在考虑出租。

        杨和在手机上搜索着各地的早餐、小吃,并罗列下来:

        西安:甑糕、千层玫瑰烤馍;

         广东:肠粉、云吞面、陈村粉、蛋挞等;

        苏州:酒酿圆子、糖粥等”

        天津:锅巴菜、炸糕、面茶等

        新疆:烤包子、油搭子等

        ...

        在这个深夜,杨和在各中早餐视频中流连忘返......

=======返回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相关文章

  • 民生多艰

    长江三奶奶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铁脖儿,一个叫朱儿。铁脖儿大爷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做臣儿,二的便叫做二。朱儿叔亦有两个儿...

  • 民生多艰

    今天他们几个去城里逛了。 小不点便秘下午哭了老半天。 老妈今天休息,明天上白班。 小不点今天会说乌龟,骆驼和爷爷。...

  • 民生多艰

    之前就一直想要找一份朝九晚六,双休的工作,这样可以有更多时间拿来学习备考,然后就也看了不少。 感触比较深的还是营业...

  • 山河绝色,民生多艰

    在微博上看到纪律片《河西走廊》的推荐,就去看了。看了开头几分钟,戏精体质开始发作,忍不住有些思绪在波动。 大片的平...

  • 疫情下民生多艰

    疫情下民生多艰。如果你不到底层走一走,只是从网络、电视或听他人之言,那充其量就是耳闻而已。一旦真正走入他们的生活中...

  • 秋雨连绵,民生多艰

    今年国庆假期的后四天,小雨转中雨,中雨夹杂着暴雨。冀南西部山区频发山洪预警,开闸泄洪,东部平原渐成泽涝。据说这是...

  • 前行

    芸芸凡人间 哀民生多艰 岂可自怨艾 蹉跎不向前

  • 民生之多艰

    国家开放二孩了,网友便说了个民不聊生的段子。不知道今年,又有多少人失去工作,顶着房贷。又有多少毕业生拼着命的...

  • 自编木兰传——童年0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哀民生之多艰…emmm…之多艰...”这是一天中最可怕最紧张的时刻——师傅检查课文...

  • 哀民生之多艰

    当晚,看了贾樟柯的微博,声称资源的种子已然流出,不知道是无意之举还是刻意而为之的,于是,迫不及待的把电影下了下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9民生多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md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