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境界?它在我们的 生活中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地位,是否对我们至关重要?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引用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的经典语句来做一个解释。王国维先生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则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先生认为,无论是做大学问还是成大事业,都必须经历这三种境界,缺一不可。
那么,从做学问的角度如何理解这三种境界呢?做学问的第一种境界就是要“立得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是要博采众长、成一家之言。做学问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于经典资料的分析与把握,阅览尽前人的成果后就能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什么独特性,是否能够立得住。第二种境界就是要“守得住”,为了自己的专业和感兴趣的题目,宁愿“衣带渐宽”,废寝忘食也要一心一意地搞下去,坚持住自己的阵地。俗话说,不成魔不成活,只有一直做,不断坚持,才能守得住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第三种境界是“有所得”,既然已经“立得住”、“守得住”了,就必将会有所得,新的发现、新的成果就水到渠成,即“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学问做好了,用做学问的精神来做其他事,也必定会成功。胡适在给毕业生的临别赠言中提倡学生不要抛弃学问,即使进入社会也要想办法做一做学问,他的这一说法其实就是希望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也要保持学习的精神,有点研究精神。有了研究精神,遇到问题就能善于分析、仔细思考,也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将问题解决。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必删。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为学始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