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前面说到了当对话从正常讨论变成激烈争执时,我们要让自己暂停下来,问自己几个问题,弄清楚谈话的目标是什么,帮助大脑重归理性,不去进入到要么暴力、要么逃避的“傻瓜式选择”中。
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时刻牢记对话的目的和意义。只要我们在谈话中,不断去思考和强调这场对话的最初目的时,情绪就不容易失控。
其次,学会做一个“双核”(即“双路处理”能力)的对话人。所谓双路处理,是指能同时关注对话内容和对话气氛两个方面。当对话风险很高、双方情绪激动时,我们往往会陷入到对话内容中,只执着于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几乎不可能腾出精力去观察自己和对方有哪些细微的变化。这时,如能及时发现相关信号,帮助我们摆脱对对话内容无休止的争论,就可以做到同时关注对话的两个方面了。
而对对话高手来说,时刻警惕的是安全问题。除了关注对话内容这个必然前提外,他们还关注人们感到害怕的细微信号。因为只有在安全的对话气氛中,你才可以畅所欲言,双方才能实现观点的自由交流。这就是对话高手总是密切关注安全问题的原因。
其实对对话机制来说,阻止观点交流的最大元凶是恐惧感。当你担心对方拒绝接受你的看法时,你便会表现得非常强势,迫使他们接受自己;当你担心说出真实看法会受到某种伤害时,你便会犹豫畏缩,隐瞒内心想法。无论是对抗还是逃避,这些反应全都是由恐惧感催生的。与此相反,只要在对话中营造出足够安全的气氛,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讨论任何问题,对方会全神贯注地聆听你的看法。同样,如果不怕受到攻击或羞辱,你可以坦诚接受对方的任何观点而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R
原来,人们表现出抵触情绪并不是因为对你表达的内容感到气愤,而是因为在对话中失去了安全感。哦,这么一想,或许我们就会对对方攻击自己的行为,不那么愤怒了吧。他们针对的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对话内容本身,而在于对话的方式和气氛。
很多人其实都不会把对方的威胁视为缺乏安全感的信号,而是头脑简单地决定对着干,决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脑子想的只有一件事:“对方在攻击我!”然后,供血不足的大脑就开始短路,开始做出战斗或逃跑的准备了。显然,无论做出哪种“傻瓜式选择”,我们都失去了“双路处理”的能力和重建安全气氛的能力。换句话说,此时的我们,实际上已经成了为自己制造麻烦的那个原因了。
I
如果能发现对方什么时候失去了安全感,就能采取行动去补救。为此,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应该是细致观察对方的安全感是否出现了危机。
当人们感到失去安全感时,往往有两种错误做法:沉默和暴力,即要么陷入沉默(拒绝进行观点交流)要么诉诸言语暴力(试图强迫对方接受其观点)。所以,要学会对沉默和暴力表现,做出新的理解,把它们视为对方失去安全感的信号。
了解沉默和暴力的表现形式,也能帮助我们在第一时间辨认出其中的安全问题。
沉默的表现形式
沉默包括任何有意拒绝观点交流的行为,最常见的三种形式是:掩饰、逃避和退缩。掩饰是指对问题轻描淡写或有选择性地表达观点。冷嘲热讽、甜言蜜语和字斟句酌是掩饰做法的常见形式;逃避是指完全避开敏感话题的行为。虽然表面上在对话,但总是避重就轻,从不涉及真正重要的问题;退缩是指彻底退出对话机制。如不是退出对话就是离开房间。
言语暴力的表现形式
暴力包括任何试图迫使、控制或强迫对方接受自己观点的言语行为。最常见的三种形式是:控制、贴标签和攻击。控制是指胁迫对方按照你的思路考虑问题,要么强迫对方接受你的观点,要么在对话中搞一言堂作风。如经常打断对方讲话、过度强调自己的观点、大量使用绝对性字眼、经常改变话题以及使用指令性问题控制对话过程等;贴标签是指把某些人或某些观点加上标签,把它们视为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人或物;攻击指的就是字面含义,希望战胜对方,进而发展到希望为对方制造痛苦,包括贬低和威胁对方。
D
依然回忆那天和领导电话中的对话内容,果然发现领导的言语里面,流露出了有很多安全问题的信号:
1、掩饰:面对我的质问,他更改了他最初在向我们传达政策时的原话,改为:“我是说基本上大部分区局是这样做的,没有说一定”,这是在开始有选择的表达观点。另外,他还把问题处理办法简单化,“要代理商为用户垫付不就行了”。
2、退缩:谈话到了最后,直接挂了电话(现在回想,还是觉得好过分,没礼貌的家伙......)。
3、控制:谈话过程中,没有耐性听完我的建议,简单粗暴的非要按照他的旨意来。
4、攻击:谈话中途,直接说我逻辑混乱。这是典型的贬低。
好吧,六个特征一下就占了四个,原来领导他老人家也会有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哇哈哈,我当时要是能这么理解,估计就不会是冲他发怒对吵,而是会一下子笑场了滴,哈哈哈哈(怎么感觉,我这样一层层去剖析领导,有点不地道咧......为了学习不管了)
在对话中,除了密切关注对方的安全问题外,其实还要密切关注自己,这个明天再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