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好看”变“在看”
对于个人表达,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有历史上最丰富边便捷的信息发布工具,却悲剧地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
在这个人人都能产生内容的时代刚刚到来的时候,大家的表达欲望喷薄而出,恨不能吃个煎饼果子都广而告之。如今呢,吃顿米其林发朋友圈也要担心会被当成“装X”,思前想后选半天屏蔽分组,索然无味还不如不发了。
当社交平台从自我表达的田野变成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我们开始化妆、排练、表演,营造并保持自己的人设。其中的佼佼者写出了十万加, 成了大v或者所谓KOL——然后带货的带货,知识付费的知识付费。
而对于普通人,不仅被日渐成熟的鄙视链消解了表达自己观点想的欲望,哪怕仅仅表达自己对已有观点的“喜好”都成了一件“危险”的事情。我的观点会不会和大家不一样,会不会露怯,会不会转眼就被打脸?
微信改版后文章末尾的“好看”按钮就带给大家莫大的压力,于是点击者寥寥。最近这个按钮悄悄改成了“在看”。“在看”很好,这是一种状态而不表达任何态度,我们可以放心点击不必为此增加什么心理负担。
我们没有观点,我们没有态度,我们的人生没有那么多高光时刻。大部分人参与过这场狂欢的人又慢慢退回了观众席——世界的规律就是这样,无论哪个领域,真正擅长的总是少数人,创作和表达的欲望代替不了创作和表达的能力。
下一个能让我们燃起表达欲望的桃花源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弹幕?或许吧。只不过这种越来越碎片化地表达,是否让我们更难摆脱乌合之众的宿命?
4.3谁是谁的客户
以前看到的,再记录一次。
对于社交平台,我们并不是他们的客户,而是他们的“商品”。他们的客户是广告商。
微信在这方面的克制是个异数。希望能保持下去。
4.4 那些年我们玩过的游戏
在我能放肆玩游戏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星际争霸的黄金年代,市面上更流行的是CS/魔兽争霸,甚至已经快接近魔兽世界的时代。
但这并不妨碍星际争霸成为我心中永恒的经典。紧凑的节奏、多变的战术、(别人)华丽的操作、经典平衡又不失特色的三族设定、精彩的背景故事、将电子竞技第一次带到世人面前,我想星际争霸是当之无愧的RTS之王。
刚开始最爱Protoss,高度智慧高度发达的文明,绚丽多彩的建筑和单位,强大的单体作战能力,外加帅气的Bisu(~,~),都构成了我喜欢这个种族的理由。然而有一天,对历史的学习让我明白,精巧的文明往往不是野蛮人的对手,而我恰好又看到了Jaedong,看到了Zergling用狂暴肉身海洋淹没对手的场景,简直就如同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带给我上一代人的冲击。从此Zerg成了我的第一选择。
这两天天气炎热起来,有初夏的感觉,让我不自觉地回想起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的日子,那是比星际争霸更早一些的时候,还有红白机、大富翁、拳皇97……在记忆中这些时光仿佛都带着这样的温度和空气中淡淡灼热的味道。那时的我们就像枝头刚发出的枝芽,恣意地迎风而长,如今四散天涯,大家都老了吧,大家都在哪里呀。
有点惆怅。
4.5 绝对
今天看朋友圈,有配图文字是“戏精本精”,无意中想到一个绝对:
熊本熊本熊
特此留存,待到哪一天想到下联再给记上。
4.6 天道好轮回
读完《枪炮、病菌和钢铁》。这本书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是西班牙人/欧洲人入侵并政府了美洲,而不是反过来。
直观原因有很多,比如美洲没有发展出发达的农业和畜牧业、对流行病没有抵抗力、没有马、没有轮子、没有冶金技术和机械、南北向的地理分布对农业资源传播不利……
但这些原因的背后,一个很大概率成立的解释是,踏上美洲的古人类在自己行进的途中,灭绝了大陆上众多的大型哺乳动物,从而失去了驯化的对象,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缺少蛋白质来源、人口难以增加、难以发展技术、政治体制落后、无法积累病菌抗体——就像“一个钉子灭亡了一个帝国”的故事那样,把历史一步步带入了现在的样子。
其实这样的故事一直在上演。也许若干年后,人类面对一场凶猛病毒的灭顶之灾,科学家苦苦研究后发现,解药就藏在亚马逊森林的一种蝴蝶身上,只可惜二十年前那片栖息地已经变成了一片钢铁丛林。
结果,人类,卒。
须记得,天道好轮回。
4.9 人间世
今天茜茜睡得早,晚上一起看了一集“人间世2”。
毫无悬念哭得稀里哗啦。
据说“共情”并非人类特有的能力,大猩猩等一些灵长类也会表达类似的情感,但是对完全陌生的人或故事产生感同身受的情绪,大概唯有人能做到。
特别是自己为人父母之后,对于片中这种父母子女间的生离死别更是心痛到难以自持。
想到许多年前读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当时的感触远不如现在那么强烈,但是那种伤心的感觉至今依稀可辨。
当时这本书出来,许多人骂他拿自己女儿的故事卖惨赚钱。对一点我始终不以为然。
鲁迅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虽然社会现实一次次教育我这句话的正确性,但是我仍然愿意保留对人性美好的一丝信念。
要知道这是父女之情呀!年轻时读了他那么多文章,可以说当时他的许多价值观人生观都对我有不小的影响,反过来对他也算有挺深的感性认识。在我印象中的他,写这本书时一字一句怕都是血泪凝成的。
更何况靠写书赚钱在中国基本就是个幻觉吧……
我觉得这本书就是他给自己给妞妞留下的一个念想,一个可以把伤心、痛苦等等各种负面情绪封印进去的黑洞,合上之后可以继续自己的人生。
人间世,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八苦中它占有六七。太沉重了,不能连着看。
但愿家人永无病痛。
4.15 写在雪球被禁言的日子里
雪球被“禁言”了,所有发帖和评论停止七天。官方的说法是“平台升级,技术原因”,然而这都2019年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平台升级还要让用户无法使用功能一个礼拜……实在是在挑战大家的智商。
所以这又是一个你知道,我也知道你知道,你也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但是就是不能明着说出来的问题,禁言开始一天后才姗姗来迟的公告最后四个字说得很好——“感谢理解”。
不光是雪球,前有知识星球,后有简书,内容管理都越来越严格,咱们也犯不着给运营方添堵,也没必要去深究那个“为什么”。今天就写写和雪球结缘的日子。
那还是在2015年,刚换了工作的我进入了一段较为自由的日子,恰逢股市也正迎来一波汹涌的牛市,以乐视网、暴风、全通教育等为首的创业板牛股一往无前。作为一个07-08年入市的“老”股民,就在这个时间又后知后觉地迈入了股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结识了雪球。
具体的过程现在已经不太清晰了,依稀是在某个论坛看到了雪球的介绍——“聪明的投资者都在雪球”,我想了想为了提升自己的x格赶紧下了一个,后来学习逻辑学的时候才发现当时犯的逻辑错误,聪明的投资者都在雪球,可是在雪球的不一定是聪明的投资者。
事实也确实如此。
那时候雪球上有不少“牛人”,“跟我走吧14”——简称“跟叔”大概算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一代牛市一代神,包括同时期靠着创业板一战成名的公募“一姐”,当时真是风头无二,“一姐”转去开了私募,“跟叔”在网络上拥趸无数。如今风云流散,跟叔据说在创业板脚踝斩之后又去炒币,在网上宣告“破产”;一姐更是传出亏了不能亏的钱,被人追债。
所有命运的馈赠,都暗中标注了价格。不能脚踏实地,任由自己被风吹起来,甚至还以为自己真的会飞的,最终总是难逃跌落的下场,飞得越高,摔得越狠。
当然雪球确实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人。
老唐、鹿鼎公、丹书、山行、主任、黄建平……风格各有千秋,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老手。可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恩怨多,那一代人也走了不少。好在有像大只若鱼、大苹果、老木头、猩猩姐等一批新人值得关注。
在雪球的这几年,最大的收获之一是建立了稳固的投资观,找到了合适自己投资方法,经历了一两轮完整的牛熊转换,如今基本已经能做到淡然面对市场涨跌,心里有底屁股也就坐得住了。关注的大v里,有不少也是交易型的,这种自己学不来的也会不排斥,高山仰止看看就好。自己还是偏纯“夹头”一点,期望赚企业成长和估值修复的钱,市场情绪送的钱就当中奖了。陆陆续续看了不少投资的书籍,由此延伸还接触了不少其他领域的知识。
学习使人快乐,学习还能赚钱,真是乐上加乐。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自己确实比较善于理解原理、相信有逻辑的东西,“做对的事”似乎相当容易,另一方面定量的分析、信息的收集解读、交易的能力都比较低,也就是不太擅长“把事情做对”。好在对投资来说,“做对的事”远比“把事情做对”要紧,而雪球的资讯和关注的各位大神的存在大大弥补了后者的缺陷,只要找到靠谱的人,学习他们分析的结果就好。这是雪球给我带来的巨大价值,不然无论是知识还是财富都没法增长那么快,但同时也容易培养自己的惰性,这一点真是要好好克服。
这一路的投资,让我对人生的方向也有了新的思考,我们生活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关注什么事去做什么事?
我想把时间花到那些能产生复利的事情上,除了投资以外,陪伴家人、教育孩子、阅读、健身、认真地履行和记录这个世界、学一两门技艺然后不断磨练。这些事情未必会花费很多钱,但是随着花费的时间,能产生成倍的快乐。如果有幸投资有所成,小小的财务自由一把,那真是上天眷顾了。
感谢雪球,感谢投资,感谢生活。
4.26 一点随想
一辈子很短,想做的事要趁早去做,不要瞻前顾后地等待,世界上没有什么万事俱备,却有太多我本可以。
从坚持做一件小事里建立自律的信心,事情越小越好,比如一天写两行字,读20页书,做十个俯卧撑。
赚钱是为了拥有更多选择,包括花钱,也包括不必花钱。最高境界大概是有钱难买爷乐意。
钱多的人赚钱更容易,因为有些赚钱的机会是有门槛的,克制消费积累财富不仅仅有复利的考虑,也是为了能尽量跨过一些门槛。
村上春树说:身体是每个人的神殿,无论其中供奉着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祂的强韧、美丽和清洁。我说,他老人家说的对。
近来时时闪回小时候的画面,初夏微醺的风,自行车后座的颠簸,那间拉面店的路口,冰的脑仁儿疼却依然爱不释手的橘子味冰霜,打泥巴战的高台。是不是我老了?
4.28 做得太少
杨绛曾对年轻的来信者说,你们是想得太多,读书太少。
但读得够多也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不能做得太少。
而做一件事最难的就是开头,想到了就做起来,只要开了头,有困难克服困难,有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自然就做下去了。
想,读,做。这是一个圈圈,去做吧,把人生的雪球滚起来。
4.29 能力圈
字母哥在雪球发了一个推送,大意是说,许多自以为在研究企业的人,其实和看K线决定买卖的人没什么区别,只是在为自己的持有做一些信念加持,运气好买对了的那些幸存者变成了大v。
看完默默想了下,心有戚戚,还好我一直也不敢说自己对公司有研究,只能说看了一些书,明白了一些道理,然后以此为据识别一些相对靠谱的人,找到他们共同看好的交集公司,然后安心耐心坚信不疑地“抄作业”。-
这一批人的范围要尽量大,互相之间的相关性要尽量小,最好还有一定的历史数据可查——感谢雪球赐予这一切便利,在十年前第一次入市的时候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就是我目前的能力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30 非对称风险
塔勒布的新书,我记忆更深的是它的英文名《Skin in the game》。
越读越引人入胜,道理似乎简单平实,却充满力量。目前读了一半,读完再评再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