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论语》之邀,我们跟随着刘莘教授,进入了孔子的精神世界。
如此跟读,我们就可以穿越了,重返孔子的时代。这不失为一种高雅的精神追求。
历史的长河从2500年前流淌而来,我们逆流而上,重温孔子的思想经历。这一路的研学,不是文化的苦旅,而是艺术的畅想。
不论时代怎么发展,科技如何进步,刻在人的骨子里的那个“仁”字,我们绝不能像扫大街似的,让它荡然无存。我们不仅要让它在我们的心底里拥有一席之地,还要把它当做精神偶像来崇拜,毕竟里仁为美呀!如果一个人的修行里没有“仁义”,无论他怎么伪装,都不可能流露出真正的义气,更不可能成为一朵人间的大美。
至于为什么要读《论语》呢?站在《论语》的大门之外,人们不免千百次地追问。其实,阅读《论语》就是在阅读孔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想必《论语》就是孔子的故乡吧。虽然《论语》是一部古书,但是它非常期待和欢迎我们这些现代人到它那里去观光。
孔子是圣人,集大智慧于一身。走进《论语》,我们或许还能够采集到一束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孔子是圣人,集高修养于一体。走进《论语》,我们或许还能够挖掘到一份忠实于自然的品行。
孔子在唱道德的赞歌,我们不妨去听一听。唯有如此,方能深知自然平衡之美好。我们不妨跟着唱一唱,唯有这般,才能知道社会和谐之惬意。在孔子的至伟智慧面前,谁愿意做无知之徒呢?在孔子的高尚品德面前,谁愿意做无耻小人呢?
孔子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对此,有的人认为,如果没有孔子,中华文化就会出现断层的现象。也有人说,这不免有些危言耸听吧。但如果没有孔子,中国文化就至少会出现严重的褶皱。这样说并不为过吧,譬如孔子的治国之道——正名。何为正名?我认为就是名正,名正言顺嘛!不同岗位的人,各司其职,各安其分,把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职业角色扮演好。对于这一点,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心知肚明,因为他是孔子理政观念的最初采访者。
假如在一所学校,老师都不好好教书,学生都不好好学习,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你敢说这是一所真实的学校吗?更别说最美学校了,那也是无从谈起的。孔子作为老师,他的刺头儿学生子路出头了,说孔子是个迂腐的人。仅从从年龄的角度来讲,子路比孔子小九岁。子路是猎户出身,他的性格,往坏了说是一身蛮力、出言不逊,往好了说是勇敢和坦率。对于这个学生,孔子教育他要谦虚:“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谦虚的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敢说孔子不博大吗?你敢说《论语》不精深吗?
因此,读好《论语》不仅能够增长智慧、提高修养,还可以丰富视野,拓宽精神。我们何乐而不读呢?
孔子的时代并非科技时代,却足以让科技时代叹为观止。这是智者对仁者的崇拜。我们在为智慧鼓掌的同时,千万别忘了为仁义喝彩。
读《论语》,可以识孔子。识孔子,可以目睹到智慧之光,拜读到修养之树,欣赏到文化之花。
孔子的精神是一座宝库,深深地埋藏在《论语》里,等着我们前去精细化地美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