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阅读实践的活动非常重要。大家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体现的是一种可变化的因素,也就是说,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但是,就一篇文章而言,其中,不变的因素还是客观存在的,常常被称之为“知识”。从另一方面考虑,可以说阅读实践活动是在变化的,理解知识的过程也是可以变化的。如果用一个函数式表达那就是:y=kx+b ,像这样用一个函数式表达出的阅读策略,可以把它称之为“函数阅读策略”。
一次函数y=kx+b(k≠0),要求出它的解,X作为变量,起着主要的作用。按照阅读要求描述,把函数描述为一种阅读,把函数求解的策略,作为阅读策略。像这样用求一次函数y=kx+b(k≠0)的过程,就叫做具体的“函数阅读策略”。
函数阅读策略这样描述:y=kx+b k是知识,x是情境,b是实践活动。
首先,了解文本知识点。y=kx+b 中, k代表“知识”。三维目标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然把知识摆在了首位,那么,对于学生的阅读来说,知识是不可忽视的。小学语文教材对于知识而言,虽然没有体系化,可并不是没有体系的,温儒敏把此称之为“隐性”的体现。
函数y=kx+b(k≠0),特意指出:k≠0,说明学生阅读任何一篇文本,一般不能没有知识在其中,当然包括阅读知识等。
统编版教材对于知识的学习,明显地写在了“语文要素”里,可见,知识的重要性。
其次,创设学习情境。说到创设情境,温儒敏在解答“怎么设计问题的情境和活动”时,强调说:小学低年级,应该强调有学习的情境,要精心设计这个情境。
函数y=kx+b 中,x代表着情境。创设多种学习情境,就意味着情境是可创设的,是可以变化的。
“导入新课”需要创设情境。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训练要素是“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这就是一种情境。
“感悟语言”需要创设情境。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阅读“相关资料”就是一种情境。
其三,搞好实践活动。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实践活动重在语言实践,是接近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实践活动,切忌好高骛远,纸上谈兵,注重实效,力所能及。
函数y=kx+b 中,b代表着学生的实践活动。听、说、读、写、思都要通过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如: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课后训练题3:“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虽然孩子对学校的环境是比较熟悉的,但还需要让其观察实践,还有写作实践。
又比如: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六单元《纯真童年》,语文要素1: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18《牛和鹅》是范本,让学生学习批注的阅读方法,《一只窝囊的老虎》则是学本,教材留有空白处,就是让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实践活动。
“函数阅读策略”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策略,只是个人观点,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所思所想,还会在今后的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