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了一大把年纪,终于把自己修成了心目当中宠辱不惊、喜怒不形于色的样子,却突然发现自己丢了好多东西,关系也变得索然无味,再想找回感性的自己却也没那么容易了。
同事约吃饭,这位同事是多年未见的老同事,曾经在一起工作十多年之久,再次在一个新的单位重逢,的确有一些惊喜,一起吃饭似乎是联络感情的最好方式。
餐前点菜环节,一向矜持的我总会说一句话:随便点点无所谓!但这次当我看到图片中的大海螺时,对于小时生活在沿海的我对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或许是一种怀乡,或许是一种喜悦之情的再现,很想在异乡品尝一下这个口味,于是我口无遮拦的说:我们吃海螺吧!
可是刚刚说完,我便意识到这会让同事破费的,于是我的理性又冒出来了,我开始反悔自己点了这道菜,邀请服务生去掉,可是同事却执意不肯。

一顿饭我都为这个大海螺而自责不已,也没有品尝出什么美的味道。请吃的过程只有点菜的那一瞬间流露出了我的欣喜,其他的时候我都是处于一种难堪的自责状态,不知道同事是怎么感知我当时的那一个状态的,一顿饭就这样在不太愉悦的过程中度过了。
回来之后,我再反思是什么破坏了本该愉悦的用餐时光,原来是自己强大的理性大脑,即向来照顾别人的感受占了上风,一向习惯忽略自己,破坏了本可以拥有的愉悦时光。
理性确实可以让我们做一位十分有分寸的人,但却丢失了一些内在的活力。因此,还是要根据恰当的情境,适当表达自己的感性部分。如果同事知道他的这顿饭让我品尝了家乡的味道,让远在他乡的我聊以慰藉思乡之情,那么同事即便是破费了一些,内心也一定会是欣慰的。
也许自己过分的理性是习惯了去照顾别人,根源在于害怕被别人不喜欢。而敢于让自己的感性出来,不是需要更多的勇气,而是需要突破自我的设限。其实感性的时刻更容易打动人,因为那个时刻才是一个真正的活生生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