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这是一个老问题
每个人都会问自己
反反复复 在此时或彼刻
尽管他向镜中端详
可以认出自己的面庞
尽管他知道自己的姓名
自己的年龄与生平
但他仍深深的渴望了解
这首诗的名字叫《我是谁》,当你读完这样一首具有哲学气息的诗,也许你可能会和我刚开始读这首诗一样也想象不到这是一个年轻时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终身热爱格斗的人写出来的。他就是李小龙。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67999/e9d1f0fa2081c7e1.jpg)
对全世界很多人来讲,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拍电影的功夫巨星。他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电影类型,让那个时代的世界开始重新认识中国,重新定义中国人。
但这些真的不完全是他,像大街上看见帅哥美女,我们眼里看见的是他们的漂亮帅气,其余对此一无所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67999/71ac472a58bdcd64.jpg)
幼年时的李小龙体质孱弱,只要刮风下雨就会患上感冒,几乎每周都要光顾医院一次。
天生扁平足,不能像常人一样全掌着地的平蹲。
双眼近视高达600度,从小戴着厚如瓶底的眼镜。
他热爱舞蹈,舞技出众,当时香港流行恰恰舞,有时还会在舞蹈中加上几个武术动作。
那时的香港黑社会遍地都是,为救被欺负的女同学,赤手空拳打败了一帮十来个手持家伙的青年人。被学校开除学籍。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67999/5e3db57c25ab936f.jpg)
之后赴美留学学习戏剧、心理学、哲学他口才很棒也很睿智。和留美的学生一样靠在餐馆刷盘子和送早报赚取生活费和学费。
虽有时会得到父亲在美朋友的关照,但有些事终归是要自己学会解决的。如何更好的生存下去,自己又能干些什么呢?他也和我们大家年轻时一样的迷茫。
擅长的武术和在美的现实总有差距,美国人不了解武术,但美国人喜欢跳舞。他选择开起了舞蹈班。
后来也证明了当初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好主意,一方面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方面也结交了不同领域的朋友也有日后李小龙的贵人。也为日后开办振藩国术馆备足条件。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67999/01ab7f69fd810cbf.jpg)
踏足电影界,关闭已经出名北美的振藩国术馆。当时西方电影中中国人的形象也都是由白人演绎的。基本全是邪恶的、猥琐的化身(傅满洲形象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李小龙不想演绎在白人思维下黄种人的形象也更不想演绎这样的中国人形象。
再度回港拍电影,只为让更多人认识中华武术。
李认为中国功夫没有国界,本着世界公民的使命感将自己对武术生命和文化的感悟传达给全世界,就像他之前在美打破中国武术不传外国人的狭隘民族思想,广纳外国门徒,传播武术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67999/4d2a490848af51f1.jpg)
他永久的扭转了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人形象,将黄种人的肤色带进了西方好莱坞的东方影视形象,并在70年代的美国掀起了一股强烈的中国文化热。
他抛弃中华武术的形式套路,吸收各门派的优势,创建并亲自实践了一个全新的武学系统———截拳道(注重实际格斗效果。
他的“跨流派训练和无限制格斗”理念奠定现代综合格斗的规律基础,是现代综合格斗运动全球化的启蒙 。UFC总裁曾公开表示李小龙是现代综合格斗之父。
他为提升自己的格斗能力,制定了严格的体能训练计划和饮食方案,还设计了很多力量训练器。永远改变了运动员和健身人士的训练方式。
他的经典形象被很多格斗动作游戏所使用。
他对当时西方流行的音乐(街头说唱)和舞蹈产生了风格(街头斗舞)影响。
他一生主演四部电影《精武门》《唐山大兄》《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却成为最知名的电影明星之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67999/44fa5420d3d3a465.jpg)
法国的跑酷爱好者认为自己就是在实践李小龙“武术与水”的这一哲学理念。
1973年7月21日,一代武学宗师匆忙离去,留给世人的不只是回忆,李小龙精神从未离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67999/5d7b1f809948e787.jpg)
最近看到了新闻,最像李小龙的扮演者陈国坤有部影片即将上映,从影片预告来看他再次高度还原李小龙。让我不禁再次回忆起我崇拜的已故46年的李小龙先生,遂以动笔写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