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期末考试那一天真的只有20天了,但是扣除周末和元旦放假,其实只有两周的时间,再摊到每个科目上其实只有几节课了。
对于我的学科而言只有7节课,6-7次作业的时间,要精准的这样算才能发现自己每节课该干嘛,每次作业该练啥,作业练完以后什么时候讲,都要去安排好。否则又是光有计划,没有结果。计划写的很漂亮,但是结果却没有达到。
今天院长给我们三个学科教研组长又额外发了信息,需要重新审核两个年级的复习计划和复习导学案。这也说明他在这个过程中有担心,有不放心,需要我们认真去对待这件事。有的时候我们工作也特别难做,你想给他们提意见,有的老师内心里还不是特别认可你的想法,她有自己的一套。有的可能是真的没有那个能力去悟到你表达的意思,最后做出来的东西不尽人意。毕竟即使是看起来很简单的筛选资料这件事也是需要有工作年限的积累和听过,看过别人的好资料以后才有感觉的。
最后复习资料一定是精选、精炼,找准要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练习,同时还要对学生错误率高的题目再做纠错补偿练习。对于主观题而言,老师一定要跳进题海又跳出题海做归纳性的总结,总结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现在他们最大的问题一套试卷又一套试卷的做,做了很多题,讲了很多题,但是不总结,也不去分到底学生是哪种题型不会做,哪种题型要多练,哪种题型可以不用练习了。最后你会发现他们的问题是上了很多课,却还没有好的结果。
今天去听一个老师的课,她前面一直在说优生不积极,不想拿满分,有点Tang ping 听完以后就发现,她根本没有让学生看到自己丢的分在哪里,没有呈现失分的点,也没有让学生去仔细比对评分标准去找到自己失分的原因。有很多时候是我们教学方法和手段还在传统的讲题部分。没有看到今天的孩子她更需要以她为中心,让他们相互指出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对照评分标准自己去评卷,让他们对照考点自己去命题。今天学生的内驱力的调动也是需要调整的。
20天要拿到好的结果,不认真准备,不用脑不用心肯定不行。除了认真准备复习资料以外,还要去盯学生个体,哪些同学是要拔尖的,哪些同学是要重视基础的。要分层去调配才好,否则又会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优生要鼓劲去冲,对于后进生要让他重视基础,补缺补差,跟上节奏,不掉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