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爷们,我们书接上文,上回我们讲的是堂庭山,现今的记载中,堂庭山在现今的湖南省,洞庭湖旁,但是神聊君不敢苟同,因为此解释是建立在山海经的地图是中原地区而得出的;
好!
来看几天的内容,第三山,名曰:即翼山,原文对此山的如下: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即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也就是说,从堂庭山往东走157公里的样子,有一座山叫即翼山,这座山上有众多怪兽与怪鱼......
根据原文的描写,这座山上应该有众多的奇珍异兽,以及一些高不可攀的参天大树,其中有种异兽叫蝮虫,这个蝮虫就是今天神聊君要重点聊一聊的异兽了。
蝮虫:
这两个字我们不能单纯的读作(fu chong),因为这个虫字它其实“(hui),又名反鼻虫,而这个“虺”是一种什么动物呢?在南朝时期著作《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的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既然讲到这里,可以给老爷们推荐一部电影《龙之战》,其讲述的就是一种巨蛇飞升成龙的故事;关于虺变龙这个传说,神聊君会在以后专门讲,今日就不多做赘述了,接下来,我们再看一本古书对“虺”的描述,古书《字汇》中有这样的记载,虺,蛇属,细颈大头,色如绶文,大者长七八尺。
那么这个七八尺有多长呢?神聊君又给各位老爷们搞了一张表:
商代,一尺合16.95cm 周代,一尺合23.1cm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24.2cm南朝,一尺约25.8cm北魏,一尺合30.9cm 隋代,一尺合29.6cm唐代,一尺合30.7cm 宋元时,一尺合31.68cm 明清时,一尺合31.1cm
由于成书时间在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那么我们取一尺=21.35~23.75厘米之间,我们可以大概算一下一只“虺”可能有两米左右,这样看来也不见得多大。
那么根据上面古文的记载,神聊君认为“虺”这种生物它应该是一种蛇形动物,因为《山海经》提到“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毕竟大家都是蛇形类的生物才会选择生活在一个地方,同时有一种生物叫“土虺蛇”,其就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毒蛇,因此神聊君更加认为“虺”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毒蛇,至于为什么也叫反鼻虫,可能是因为它脑袋前有一个突出的器官;好了,通过这一系列的描述与推测,神聊君大概能构想出这座即翼山应该是一座树木茂密且阴暗潮湿的山;不知各位看官老爷是否赞同神聊君的观点。
先随神聊君神游到此,如果各位看官老爷有什么想分享或纠正的,欢迎在下方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