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得到app中薛兆丰教授地道经济学第一季度的学习笔记,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整理完和发出来,这周终于找到了时间进行梳理。当中内容更多来自专栏里最重要的内容总结。
一、凡选择必有歧视
-
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稀缺为基本事实的社会里面,稀缺不是一个假设,而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东西不够,好的东西不够,经济商品不够。这时候你要运用这些商品的时候,你就必须做出排他性的选择,也就是说一件商品如果用在一个地方就不能用在别的地方,这时候你就必须做出选择。
-
凡是有选择就要有选择的标准,选择的标准就是歧视,歧视其实就是区别对待。产生歧视的原因有很多,最自然的一点是因为世界上总是存在信息不对称。你对一个人的了解往往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你时间不够就需要歧视。但是随着必要性的增加,人们就会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来更准确地了解对方,这时候歧视就会减少。所以在竞争之下那些不必要的歧视就会减少。
-
人的偏好、人的不同品位也会造成歧视。
-
如果政府干预人们做出歧视的自由,实际上就是干预了人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比较合理选择的自由,这时候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二、凡竞争必有成本
-
一个社会如果让交易的成本过高,人们就会把过多的资源用来争夺其他资源,而这时候其他资源本身所带有的经济价值就会被抵消掉。所以一个成功的社会必须有明确的规则,这些规则的一个特点是要使得交易的成本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有资源的价值。
-
许多企业在争夺政府所给出的好处,表面上看这些好处只不过是随机落到一些企业的手上。此消彼涨,社会的总财富好像没有改变。但实际上,企业之间在争夺这些好处的过程中也要消耗真实的资源。这当中损耗的成本就是寻租给社会带来的成本,给社会造成的无谓损失。
-
人们为了争夺他们心目中想要的商品所要付出的代价,总的代价并没有减少,只不过是付出代价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不用货币的方式去争夺了,而是使用非货币的方式进行竞争。而所有这些非货币的竞争方式,包括排队、找关系、论贫富、论需求、论资格等等,所有这些其实都是竞争,所有这些都会带来竞争的成本。
三、凡政策必遭遇对策
-
价格有三个作用,彰显稀缺性,指导生产的方式,还有指导分配。第三个作用指导分配最重要。因为它怎么样指导分配会倒过来影响前面的两个功能:彰显稀缺性和指导生产。如果价格不能够影响人们的分配,如果人们不能指望自己能分一个比较大的饼,人们就不会对价格做出反应,人们就不会努力,结果整个社会的饼就做不大。
-
在一连串的非价格的竞争方式当中,人们总是选择那些成本比较低的,使得资源耗散比较小的方式,但是当政府执行价格管制政策的力度越强的时候,人们就不得不采用越迂回的方式,这时候社会所蒙受的无谓损失反而会更大。
-
需求第二定律的弹性,是指人们对价格变化所做出的反应,当价格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们一开始不能做出太大的反应,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他们做出反应的空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
在环保问题上“凡政策必遭遇对策”这一个思想也是适用的。实际上,如果能够使得这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变成对人有用的资产、有回报的资产、能够得到产权保护的资产,它们的生存条件和生存机会反而会更大。
四、凡争夺必有妥协
-
世界上所有的伤害其实都是交互的、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我们应有一个持平的角度,能够平衡地来讨论资源到底应该归谁使用。当然结论是谁能够把资源用得更好,在交易费用足够低的情况下资源就会归谁使用。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讲数,不要讲理。讲理的话谁都有理,讲数就是找一个平衡点,让双方都得益的平衡点,让双方都得益的解决方案。
-
需求第一定律显示,当价格足够高的时候,需求就会转变成供给。需求和供给没有本质的区分,价格够低人们就是需求者,价格太高人们就会变成供给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