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一年八月---下乡后第一次探亲。乘坐的是从虎林到哈尔滨的火车。当时好像没有快车,都是绿皮车。极慢!
从虎林到哈尔滨要廿(20)小时左右。记得好像是上午十点左右在虎林车站上车。车上人很多,车逢站必停。上下乘客什么样人都有,农村人居多。而且看样子都较清贫,衣着也很不像样,和现在没法比。那个年代穷人多,有件衣服穿就不错了。穿得好一点的也不过兰色的卡色或灰颜色的中山装。一看穿戴就知道不是知青就是公务人员。
天气很热,车里更热!(那个年代没有空调车)人身上的汗味,农村人抽的旱烟味,再掺和上农民大伯们带的鸡,鸭,猪等动物的排泄物的味道,真可谓五味杂陈(好在那个年代都是绿色的,可能比现在雾霾好些)。庆幸的是当时的火车可以开窗户,使空气得到更换。还不觉得十分难受。
火车从东向西,一路慢悠悠地前进着。白天还好过,看看外面风景,和旅客唠唠闲磕,时间倒也过的很快。但很快,夜晚就来到了。晚上吃了点东西就再也没事干了。那个年代,看书,没有,手机?没听说过。连半导体收音机都是稀罕物!只有傻坐着。晚九点后,列车员来关窗户了,因为乘客要睡觉了。列车员是位五十左右岁的男的,很负责任,叮嘱乘客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便也回去睡觉了。
车厢里渐渐的静了下来,有些人已进入梦乡。 突然,一股奇臭在车厢里漫延开,那臭!赛过腐烂尸,不让老粪坑。我寻着臭源观察,只见一中年男子,着一身兰的卡的中山装,拿一公文包,脚下一双黑亮的皮鞋。
可能因旅途较长,要放松一下双脚,便把鞋脱下。 一看这位就是个有文化,或有点背景的人,可是他也一定知道自己的一双臭脚的,行为和他的衣着极不协调。用现在话说,没素质! 车厢内旅客纷纷掩鼻。我看了看那双脚,仿佛在冒着淡兰色的臭气,在污染着周围的环境,考验着旅客们的耐力。再看这双奇脚的主人,晦!头歪在靠背上,嘴流着哈拉子,旁若无人地呼呼大睡着。
我强忍着,眼睛尽量地看着黑乎乎的窗外。由于旅途劳累,天放亮时我也眯迷糊糊睡了。 香梦中,突然一阵吵闹声把我惊醒。
只见拥有那双臭脚的主人正大声喊叫:“谁偷我的鞋了,我的皮鞋丢了,列车员,列车员!我的皮鞋被人偷了,快帮我找! ”看如此情景,周围人都掩嘴偷乐。 这时,那个男列车员手拿拖把,边拖地板边慢悠悠地对那人说:“你说你,脚那么臭,你还把鞋脱了,谁受得了呀!肯定被人从窗户给扔了,哪找去呀!唉!以后注点意吧,别做那损人利已的事了!” 那人听后,哑口无言。过一会儿,那人恳切地求列车员道:“同志,快到哈尔滨了,我下车没鞋怎么走啊,求求你帮我找双鞋吧。” 列车员惊讶又有些无奈:“这火车上我上哪给你找鞋去?真难为我。我尽力吧。”
须久,列车员拿着一双当年的白网鞋(已成灰黑色),鞋帮大部分已剪掉,只剩脚尖,当年好像穿拖鞋的人很少,有人把这鞋废物利用,当拖鞋穿。递给了那哥们。 那人苦笑一下,连声道谢,无奈地接过了这双(鞋)。,下车了。
在哈尔滨站前广场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又看到那哥们,只见他:头戴蓝色解放帽,身穿一套蓝的的卡中山装,脖子下漏出雪白衬衣领子,手提黑色公文包,脚穿一双白里透着灰,灰里透着黄,黄里透着黑的白网鞋踏了…………
走在美丽的哈尔滨大街上。真叫一个字,酷!!!
哈哈!回头率极高!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