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

作者: 哄哄_9e93 | 来源:发表于2020-03-13 17:06 被阅读0次

        父亲今年79,按照习俗已经给他老人家过了80大寿。从19岁离开家乡来到云南昆明,这一扎根就是六十年。从一个年轻帅气,稍带有江南才子气质的少年,到现如今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虽然已经儿孙满堂,每天享受着满满的天伦之乐,但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却是从未少过。

        今年我们家有两件大事儿,老爸的80大寿和外甥女杏儿的婚礼。杏儿是一个聪明独立的女孩,作为父亲的长外孙女,她从未让我们家族失望过,从小就争强好胜,多才多艺,在学霸的路上一路过关斩将,神一样的考入浙江大学,又在毕业后短短四年做到一家浙江房地产公司的中层,成为同龄人无比羡慕的金领,而爱情也在事业打拼的同时开花结果,稳稳当当地准备扎根在杭州了。

        父亲也是浙江人,祖籍绍兴。 仿佛是天注定的,六十年前他离开浙江来到云南,而六十年后,老人家的外孙女却选择留在了浙江的杭州,这对老人来说是欣慰的,本来老家巳经没人,故乡巳是渐行渐远,而杏儿的成家却延续了父亲的乡情,让他觉得自己又有家可回了。

        我们全家决定集体去参加杏儿的婚礼,同时在父亲80大寿的这一年陪老人家回家。全部人一起回老家这是头一次,老父亲自是欣喜不已,早早的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爸爸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喜欢读书学习,写得一手好字。在我的记忆中,他热爱生活,在篮球场上可以看到他矫健的身影,也可以看到他静静地坐在棋盘上思考怎样一招制敌。小时候为了给我们改善伙食,他用他聪明的头脑总能比别的爸爸多逮到一些活蹦乱跳的鱼,丰富我们的餐桌。他也能不顾形象地在我们面前表演才学到的“杨柳轻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但他最遗憾的是没有遇到好的世道,没有条件好好读书,只能为了生计上了不用花钱还有补贴的化工学校……即便如此,父亲从未放弃过学习,为此他成了最时髦的爷爷,因为他同年轻人一样酷爱玩手机,最近甚至喜欢上了拼多多。

        对于故乡的人和事,父亲却很少提及,只知道家道中落,人丁单薄,母亲、父亲、姐姐、弟弟的相继离世,让他在老家已经没有了家人。也许我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所以对老家人和事的了解也是最零碎和最模糊的,只在大家不经意的一些闲聊中一次次在脑海中描绘一张张老宅和故人的一些画面,想象着父亲在家中16年生活的情形。

          绍兴,我出差时也去过,在绍兴时告诉自己我是回家了,但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让我找不到一丝儿回家的感觉,只能跟着鲁迅先生的作品,去寻找江南水乡小桥旁、水边台阶上、菜园中、祖屋里的父亲的童年……

        所以,这一次还乡之旅也是我所期待的,我想去把对父亲童年、青年的零星画面补充完整。也要为杏儿送去最真挚的祝福。

          父母的身体都非常健朗,姐姐经常说我们托了他们俩老人家的福,不需要花大把时间去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我们出行的第一站是上海,从早上5点出门到中午十二点到达上海安顿下来,没有休息调整就开始了上海一曰游。虽然都不是第一次到上海了,可是每个人曾经的到来都带着各自的故事和经历,所以也各自怀揣回忆与感慨。可当大家都站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脚下,我们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蒸蒸曰上的发展而自豪!

        一转眼黄昏已至,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万家灯火下的上海更显繁华,我们要回到黄浦江对面的外滩酒店休息了。这时候,父亲站在立交桥上,仰望看高楼,脸上表现出了深深的眷恋。“老人家!我们走了,回去吃饭休息吧!”在家里,我们都习惯性叫爸爸“老人家”,“我不想回去。”“那您还想在这儿干嘛?”“我想在这些高楼里工作!”

        “疯了吧,这个老头儿!”妈妈首先发声。老妈从来都是一个贤妻良母,一生只为这个家默默奉献,从无他想,和老爸完全两种性格。

        “老人家,知道您有鸿图大愿,但是这个愿望,恐怕实现不了了!我们回去吧!”姐姐笑盈盈地挽起爸爸的胳膊离开了。此时的我,却心里一点儿也不平静:如果让父亲赶上现在的好时代,我相信他一定会是这些高楼大厦中的时代骄子!

    还乡

        第二天的行程是乌镇,离家越来越近。夜晚坐在乌篷船上,江南水乡的夜景静蔼、迷人。

        晚餐时父亲喝了少许绍兴黄酒,有点微醺的感觉。坐在乌篷船上,凉风习习反倒清醒了许多,看着小河两岸各家灯火,感慨万千。

        终于在父亲娓娓道来中,一个四十年代江南孩童的画面在我眼前展开来。

        那应该是父亲四岁的时候,整天在小河边嬉戏玩耍的孩童不曾想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到自己家中。“我的爸爸是一个读书人,写得一手好字,乡里乡亲的需要写什么都会来找他,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他们书写各种家信、文案,因此深受大家的尊敬。因为读书多,有文化,家里祖传的布匹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母亲贤惠淑德,在家照顾姐姐和我,操持家务里里外外打理的井井有条,在当时可谓一个小康之家。可这所有的一切美好,均在一次父亲出门进货的途中因遭遇日本鬼子而戛然而止,日本人将父亲的货和钱洗劫一空。母亲因承受不了沉重的打击而一病不起,不久就撒手人寰了。而为母亲治病,家中花光了最后的积蓄。父亲只能带着我和姐姐搬出大院,住进了大门旁的小屋。”老父亲在叙述往事的时候,面部表情平静如水。

          “母亲离开时我还小,不懂得悲伤,只记得在母亲下葬的那一天,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大人们要在我的小棉袄里胸前贴身的地方放入几团棉花,用我的体温把棉花捂热以后,再放入母亲遗体的胸前,才可以盖棺下葬。”

        “父亲休整了一段时间,为了生计又开始经常出门做生意,只好把我和姐姐交给奶奶。几年后一次回家,他给我带回了后来的妈妈。”

        “正所谓夫唱妇随,父亲做的是布匹生意,而新妈妈却一手顶呱呱女红手艺,对我和姐姐也很好。家中曰子又渐渐好了起来!我们重新买回了原先的祖宅,而我,也慢慢到了上学的年纪。也许是祖传吧,我很喜欢读书和写字,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后来的日子,新妈妈给我们家添了一个弟弟。“

       “ 五十年代中后期,父亲的生意慢慢不做了,家中的生活又渐渐地拮据了起来,成绩一直优越的我,为了不让家里花学费,选择了浙江化工学校。记得当时从家里到学校要坐船、坐颠簸的班车,回家的路再远再辛苦都割不断对家的思念。“

        跟随老爸的讲述,思绪一直跟随着他跨过我经历的年代,飞到了六十年代的一个夏天。

        "我在学校很活泼,喜欢各种运动,其中也包括打篮球。一个夏天的傍晚,球场上挥汗奔跑的我接到了一个噩耗:正要准备结婚的姐姐突然得了急病去世了!在我的心目中,姐姐是那么的美丽和善良。在我们共同失去妈妈的那段日子,姐姐一下子就长大了,她成了我最亲近的人,肩负起了妈妈的责任。如今,找到归宿本以为找到幸福的姐姐没有了,我又一次尝到了失去最亲近的亲人的滋味。我多么希望这只是一场梦,醒来后姐姐还能和心爱的人结婚,陪着我一直平安的走下去。“

        ”送走了姐姐,我突然觉得我成了这个家里多余的人,刚好学校毕业,鼓励大家支援边疆,我毅然决定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云南。后来就认识了你们的妈妈,从那时候决定离开到现在晃眼已经60年啦!”

        从老爸眼中,我读到了一个老人经历那么多沧桑无奈,对亲人无尽思念的忧伤。

        后来,爷爷奶奶相继离世,就连最后一个亲人------我的叔叔,这个我唯一见过的石家人,也在几年前得因病去世了。记忆中的叔叔是个木匠,有一手好手艺,但喜好喝酒。在我很小的时候来昆明投奔过我爸,爸爸给他安排了工作,还托人给他找了对象,本来打算在昆明成家立业,相互照应,可就是因为喝酒误事,亲事没成。叔叔觉得不好意思再待下去,找了个借口回老家了,此后一生没有成家。伴他一生的是酒,而害死他的也是酒。当得知叔叔得绝症的消息,六十多岁的老爸毫不犹豫地飞回老家,担负起照顾这个同父异母弟弟的工作,花甲老人的悉心照顾没能救回他的命,叔叔还是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一年后,在叔叔的忌日,我唯独一次见到爸爸放声恸哭,他断了唯一一个关于故乡的念想。

        老天不薄,现在外孙女在杭州成家了,爸爸又找回了与故土的维系。游上海、逛乌镇、回绍兴,老爸一路上兴奋异常。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绍兴酒、梅干菜、臭豆腐、年糕、小黄鱼,他都吃得津津有味,一向自律的他好几次吃得肚子圆滚滚的。

        ”我又可以经常回来啦!“老爸眼里满是激动,恢复了乐观向上的状态!

          终于,全家人站在了祖宅的大门口,虽然从未来过,这里也换了新的主人,但依然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他深深刻在爸爸的心里,而我则是通过父亲描述反复想象的熟悉。此时的他,像极了兴奋的孩童,跑前跑后做我们的向导,找回他记忆深处的场景,用他已经不地道的方言与当地人搭讪。居然,一个负责修缮祠堂的村干部通过叔叔的名字想起了他的哥哥-----我的爸爸!老人家自然是笑得合不拢嘴了!“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家人一起回家,老爸终于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愿望。

        这次还乡,了了老爸的心愿,看着外甥女幸福的出嫁,自然是一次愉快的旅行。而于我而言,终于把父亲一生的经历连贯了起来,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我的爸爸,让我更加热爱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还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vx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