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做女人要学林徽因,做男人的女人要学杨绛(下)

做女人要学林徽因,做男人的女人要学杨绛(下)

作者: ABC_3349 | 来源:发表于2018-09-02 22:59 被阅读27次

原创: 悠然见南山 

公众号 :  在此一读

杨绛(1911年7月17日- 2016年5月25日)身为女性,却被尊称为“先生”,必定不普通,既有风骨,又有学问,且德高望重。她出生在无锡一个书香门第,清逸温婉、知书达理、安静优雅、博学多才。

她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从出生到去世,跨越一个多世纪。105年的岁月里,她经历家庭变迁、政治风暴、生离死别,却始终坦然、优雅地走完一生。

我们仰慕杨绛先生,喜欢她的智慧、淡薄、荣辱不惊,我们称她一生很“传奇”,而她认为“没有虚度此生”而已。

搜狐网曾这样评论先生: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无论如何变迁,岁月的风尘始终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01、她是“最才的女”

在中国作家榜上,她曾是年龄最大的上榜者,身在高龄,仍精神矍铄,笔耕不辍。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1965年1月,《唐·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

1978年,《唐·吉诃德》中译本出版;

1981年发表的《干校六记》,已有三种英语、两种法语和一种日本译本;

1986年,她出版《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记钱钟书与围城》;

1992年2月,法译本《洗澡》及《乌云的金边》在巴黎出版;

93岁时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

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102岁时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4年出版了《洗澡之后》,为这个故事写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 

杨绛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其代表作当推《洗澡》,这也是她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洗澡》通篇采用了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描摹了知识分子在建国之初的众生相。

在小说的结尾处,杨绛意味深长地说:当时文学研究社不拘一格采集人才,如今经过清洗,都安插到各个岗位上去了。一切都在不言中。

她行云流水般的平淡自然的风格,其从容、温婉、幽默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以及知识分子“洗澡”的种种处境。给众多的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女儿钱瑗曾一语道破杨绛的才华:“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就连钱锺书自己也承认,“杨绛的散文比我好。”他还说:“杨绛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没人能学。”

她留下来“打扫现场”——把钱钟书的手稿整理出版,把自己的文字汇总成集,把所有的财富奉献给教育她们的清华,奉献给国家和人民。

02、她是“最贤的妻”

1932年,杨绛与钱钟书在清华园相遇,初次见面,钱钟书便对杨绛一见钟情,那时,校园里总有流言蜚语:“钱钟书已经订婚了”“杨绛已经有男朋友了”。

钱钟书急了,他马上写信给杨绛要求见面。

第二次见面,钱钟书对杨绛说:“我没有订婚。”

杨绛忙回应:“我也没有男朋友。”

1935年,两人结婚,钱钟书24岁,杨绛23岁。同年,钱钟书通过了留英考试。

为了照顾他生活起居,杨绛毫不犹豫的同意跟随钱钟书远赴英国。这里不得不称赞,杨绛是位非常好的伴侣。

钱钟书是个不会系鞋带、走路会摔跤、吃饭用不好筷子的“拙手笨脚”。

杨绛始终把钱钟书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自己的事情自觉靠后。从结婚伊始,到生命尽头,杨绛一直照顾着钱钟书。——(“锺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她与钱钟书相亲相爱、相濡以沫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最好的婚姻。

势均力敌的才子佳人,在婚后六十余年里,相互扶持、相互尊重为世人所欣羡。

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杨绛的“智慧婚姻”。

钱钟书的那句情话“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结婚;我娶了她十几年,从未后悔娶她。”

能说明一个人真正有修养和内涵,不在于一时的温文尔雅,而在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始终保持波澜不惊、平和睿智;

有人问杨绛:“您是在开明家庭和教育中长大的新女性,和钱锺书先生结婚后,进门却需对公婆行叩拜礼,学习做媳妇,这个转换的动力来自哪里?您可有什么良言贡献给备受困扰的现代婚姻?”她这样回答:

我由宽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钱家做“媳妇”,从旧俗,行旧礼,一点没有“下嫁”的感觉。叩拜不过跪一下,礼节而已,和鞠躬没多大分别。如果男女双方计较这类细节,那么,趁早打听清楚彼此的家庭状况,不合适不要结婚。

抗战时期在上海,生活艰难,从大小姐到老妈子,对我来说,角色变化而已,很自然,并不感觉委屈。为什么,因为爱,出于对丈夫的爱。我爱丈夫,胜过自己。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我与钱钟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钟书说他“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点和我志趣相同。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

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杨绛确实做到了“贤”,她曾说:“我一生最大的功劳,就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让钱钟书的天性没有受到压迫,没有受到损伤。”

——究竟怎样的“贤”,下面选用几段先生所著的《我们仨》来感受一下,先生的文笔细腻、平静、从容、旷达,用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媛: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生女儿钱瑗时,钱钟书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

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我说:“不要紧,我会洗。”

“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

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

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满面愁虑,说是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 个,门不能关了。我说,“不要紧,我修。”他又放心回去。

我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因为他很相信我说的“不要紧”。

我爱整洁;阿瑗常和爸爸结成一帮,暗暗反对妈妈整洁。例如我搭毛巾,边对边,角对角,齐齐整整。他们两个认为费事,随便一搭方便。不过我们都很妥协,他们把毛巾随手一搭,我就重新搭撘整齐。我不严格要求,他们也不公然反对。

钱钟书说杨绛是这个世上最贤的妻,作为一个妻子,她是合格的,由于她的默默支持,才使钱钟书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才有了我们大家喜爱的《围城》。

钱钟书在《围城》的序中写到: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

这也印证了那句老话,“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杨绛便是钱钟书背后的女人。

钱钟书可以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因为他知道杨绛永远是坚强的后盾。

他们一生经历了战乱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即便是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杨绛也保持着一份少有的幽默。比如被迫剃了“阴阳头”,她会说:“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果不其然,羡慕的事早晚会实现。”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杨绛将丰子恺的锦言妙语展示的淋漓尽致。

大家欣赏杨绛,不仅仅因为她美丽,更佩服她经历美好和磨难后,还能不忘初心,走过战争与动荡;

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不争不慌的状态。她对所有的赠予全盘接受,无论好坏,随遇而安,宠辱不惊。

王小波说:要做一个有趣的人,就算独处,也不会寂寞。一个人一生很长,跟一个有趣的人共度一生,才不枉此生。

1998年12月19日凌晨,钱钟书身体状况很不好,医生连忙通知家属。杨绛赶到床前时,钱钟书已经合上一只眼,还睁着一只眼等待妻子。

杨绛帮他合上眼睛,轻轻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呢!”

一句“你放心,有我呢”才是对爱最好的诠释,这才是旷世伟大的爱情。

一个深爱自己丈夫,一个懂事贴心的女儿,杨绛做到了一个女人的极致。

杨绛和钱钟书携手一生,通过学习她的作品以及看她的传记,深感这样优秀女性的一生,真的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不必期待轰轰烈烈的旷世奇缘,随着年龄的增长终会明白遇到一个三观一致,能一起面对风雨,讨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良人,平淡而不平庸的过一辈子。

足矣。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字  |  悠然见南山

排版  |  Dear Deer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公众号ID:good-luck-zcmry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女人要学林徽因,做男人的女人要学杨绛(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yv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