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因为王溪需要去洗眼镜,时间安排上有了困扰,刚好母亲打来电话自己乘车去医院看小叔,就取消了本来去医院的计划。
想到自己的小孩也要照料,小叔的病情还总是忧心。就想到人心总要顾此失彼,就想到最好什么事情都不要出的好,安稳有序,心态平然的度过一生。
洗完眼镜,一家四口溜达到佳家园,想吃个甜筒,居然只有王骞表示赞同,王溪随妻子逛商场。
我与王骞人手一个甜筒,同妻子王溪汇合后,共同溜达。生出的感觉是与商场格格不入。比如在买甜筒时,直接付钱不行,非要扫码下单。
格格不入的应该还跟这个年纪能不能吃甜筒相关。格格不入的是以前可以的做的事情,如今好像觉出不得劲了。
商场还是那个商场,变化的是年纪不同的自己。
这几年因为写日记,偶尔看下过往,越是看早先的,越有如此的感觉。时间越久的,回忆就越深一些,以至于也有些时候,还会生出“惧怕”之感。想这惧怕之感可能跟当下的“发展”出现的分歧有关。反正现在很少翻动回看了。老照片也是这般。
其实还是会回想的,回想那些不自觉呈现出来的,还有一些也会在梦中突然出现。
生活的节奏确实挺快的,以至于某些时候,突然没了事情,反而觉出不安之感。总想着该做点什么,以使自己处在一种快节奏里。而不是反过来,不做那些急切的。
1、中午去吃的海底捞,这一次简直无可挑剔,甚至后来吃出了一种不好意思。总觉着太麻烦人家。
2、下午在卧室准备睡觉,仔细听能够听到王溪偷偷的跟同学打电话,想到教养迷思里的情景效应,大体上说一个感受是,孩子在父母教带的环境下是一种生活状态,离开父母后则就是另外一种状态。书本里讲了几个例子,比如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很可能完全不同。
其实想自己也完全如此,在父母家,父母家的诸般环境(生活习惯、言谈行为、过往事情)就左右着你,你不能无视或者脱离而使用自己“最新”身份。
与上要“收敛”自己,与下你要与时俱进自己,以期与她们的这种隔阂能够小一些,然后能够做到彼此说上话。
这两天王溪总是能够接过我问妻子的话语,然后让人出其不意的感到愉悦。我把这归结到子女长大带来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