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个非常惊人的研究结果:
100名孩子,分成两组,跟踪调查十年。
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
10年后,调查结果如下:
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4%的人考上大学。
另外50名孩子,高达94%的人考上大学;考上大学的孩子中,34%的人获得全额奖学金。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09997/530663817588091b.jpg)
1、手游是毁掉孩子的头号杀手
现在非常容易上瘾的手游,都是严格按照让人成瘾的心理模式设计的。
一旦你的孩子陷入下面这三种模式的任何一种,他就无法逃脱上瘾的命运。
模式一:就差一点,再来一次。
模式二:下次可能会比这次好,再来一次。
模式三:这个感觉真爽,再来一次。
所有玩过游戏的孩子,你考虑一下,自己每一局游戏结束的时候,想法是什么样的?
除了这三种模式,还有另外两个可怕的魔咒,让你防不胜防。
第一个就是心理暗示。
比如某“农药”,一旦你上瘾了,你听到它的音乐,或者看到跟它有关的图片,你都会特别想玩,甚至听到“农药”的名字你都想玩。
第二个就是不确定的心理奖励。
在游戏中拿到MVP的人,那一刻会感到特别的愉快。这是一种精神奖励,这种愉快,会让你更加想玩这个游戏。
以上五点,会让一个孩子,一看到手机,就想玩这些游戏,就像猫看到鱼一样,你抓都抓不住他。
2、短视频和某些资讯类软件是毁掉孩子的二号杀手
这些应用都使用了高级算法,会根据你的阅读内容来计算你的兴趣。
当你看完一条内容的时候,接下来它让你看到的内容都是你感兴趣的,所以你会不停地看下去,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几个小时。
结合上面说的“模式三:这个感觉真爽,再来一次”。你的孩子很快就会对这个上瘾。
3、手机严重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手机中获得的快乐都是短暂的,而且是容易获得的。
手机玩多了,孩子就没有耐心做复杂又无趣的事情。
像学习这种需要付出努力的事情,孩子就不愿意做了。
慢慢地,一件事情如果做起来有困难,孩子就很容易暴躁。
长期下来,孩子就会变得意志消沉,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只愿意享受短暂的快乐。
因为通过手机就能轻松获得大量快乐,孩子就不愿与人交往,只愿意沉溺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玩手机。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孤僻、抑郁、不合群。
4、手机严重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很多长期玩手机的孩子眼睛受损,颈椎受损,大拇指肌腱发炎,腰椎容易受伤,不爱运动,抵抗力下降;熬夜开黑,次日感冒。
小小年纪,就得了这些中老年人才得的疾病。可想而知,孩子的健康受到了多大的损害。
小小年纪就得了这一身病,中老年之后身体还能健康吗?
5、手机占用了学习时间,帮助孩子投机取巧
有的孩子到家就玩手机,甚至熬夜玩游戏,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学习?
白天那么重的听课任务,因为熬夜,精神不能集中,听课必然没有效果;
晚上回家又在玩手机,就没有时间写家庭作业。
一天下来,既没有听懂老师讲的,也没有进行练习,能学到什么知识呢?
奇怪的是,很多孩子虽然考试分数不高,可平时的作业正确率还是蛮高的,答题过程也很规范。
因为很多孩子,用了手机上的搜题软件,再多再难的作业,手机一搜很快完成,如此投机取巧,学习成绩怎能上去呢。
解决办法:家长需要对孩子的手机进行管理
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管理,有的孩子可以很合理地使用手机,家长就可以管理得宽松一些。
有的孩子已经对手机上瘾,自制力已经遭受严重削弱,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进行管理,对手机进行合理使用。
怎样合理地使用手机呢?
第一个就是家长要以身作则。
不要在孩子面前无休止地玩手机,要把手机当作一个工作的工具,而不是娱乐的工具。
第二个就是给孩子限制手机的使用时间段和用处。
即使孩子可以自主学习,也不能让孩子一直用手机看下去。现在的app都使用了一些精确的算法,一旦发现孩子对哪个内容感兴趣,会不停地给他推荐这方面的内容,以至于孩子自己停不下来。
第三是把孩子手机上的浏览器和软件商店这两个软件,用密码锁锁起来。
孩子需要什么学习用的app,由家长帮助下载好,不让孩子自己下载,这样的话,孩子就不容易下载游戏了。
第四个是替孩子从群里整理学习任务。
有的老师会在微信或者QQ群里发布一些学习任务,家长可以自己看过后,给孩子打印下来,交给孩子,不要以这些为借口,自己偷懒,而让孩子去看手机。
第五,让上瘾的孩子暂时远离智能手机。
如果孩子对玩手机已经非常上瘾,对学习已经没有什么心思和动力了,可以先把孩子的智能手机收起来,放一个月到两个月。
跟孩子商量好,一个月之后,他完成了学习目标,再让他用手机。
学习目标可以量力而行,不要太难实现,要跳一跳就能够得到。(有这个需要的家长,可以上网搜一下“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孩子再次使用手机的时候,要对孩子的手机,按照以上四个方法进行管理,一旦发现孩子又上瘾了,就继续让孩子远离手机一段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