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遇到同伴来找我倾诉委屈、不满等等时,我知道自己充当的就是一个情绪垃圾桶,少说多倾听就可以了。少说是因为我也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安抚她们的不良情绪;在公众场合里,我也不是那个最会交流的人;每一次培训学习,面对陌生的学员,我也是那个沉默寡言的人,因为不知道如何挑起一个有趣的话题来交流?所以选择沉默。
现在读罗振宇老师的《启发》,正好分享了“交流”这个话题,给了我不一样感受,打破了我的常规认识。罗胖老师举例:如果你特别想引起某个人的注意和好感,现在他发了一条朋友圈,有几张图片,那么请问你该怎么做?
如果是我,我就点个“赞”,然后加一句评论:“照片拍得真漂亮!”或是再增加点信息量:“照片拍得真漂亮,这是在哪里呢?”不过增加信息量的这条,我基本不会用,因为有可能别人不会回复,因为增加了她的负担,即使回答了也仅仅出于礼貌。所以我选择的可能就是点个赞,然后加一句“照片拍得真漂亮。”
罗胖老师告诉我们正确的做法是:写一条评论“第三张最好看。”那么获得她回复的概率就很高很高了。为什么?因为你在他的世界中引起了一个分别切下了一道鸿沟,造成了他自己的一个问题,她要么能回答,要么要向你求助。
所以,和他人交流最好的方式,不是讨好他,而是给他制造一个要解答的问题,而你恰好能给出好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