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被颠覆了,但活的很爽
王海芳
70后长大的这一代,所受的教育当时是忍为上的哲学,尤其是我们这边挨近孔夫子的故乡如此之近,要是不受点什么沾染,那是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于是从小到大,养成了一种习惯,什么事习惯了看别人的眼色做事,用别人的眼光作为恒定自己要不要去做的一个标准。有了什么委屈也先忍着,一事当前别人当先。
只是这么多年也未见定能把人际关系处的多么好,反而是自己有很多憋屈,好多不理解窝着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如此发达,看过了好多文章与材料,又接触了心理学,才发现原来人生还可以换种方式来过,简直是醍醐灌顶,往日的时光全是虚过,最起码未曾为自己活过。一路学习如饥似渴的成长自己,发现,原先所接受的那些教育好多观点都被颠覆了,战战兢兢走下去,越是接受新信息活下去,越发现,人生的幸福感越来越强!怎一个爽字了得!
孔子的故乡这一块肥沃土地上的女同志接受的教育是女孩子不要太强,结了婚要相夫教子,家庭是主阵地。但是后来在生活中间,我发现,周围的人,还有朋友们,刷刷洗洗二十年到最后,衡定你人生意义的结果是腰变粗了,手变粗了,脸变得不娇嫩了,看相全无,自己的专业也是摇摇欲坠,那什么安身立命都不敢想。即便是正常退休,接下来是什么生活,继续为儿子孙子服务,没有自己的爱好和空间,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何时是个休止。当然并不否认在这个过程中有快乐而言。但是所付出的和做后的结果实在是不匹配。现在看那些小区的老太太们聚在一起,都开始反思了,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等把孙子接送上学结束,我也该埋了,这是人生最朴素的觉悟吧。我想,这也是一种最原始的思考人生,因为这里面好多都是没有多少文化的老太太,我听了其实是高兴的!有反思就会有进步,人总要为自己活一把才对!
温良恭俭让的好女人风范一直是被提倡的,连我们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被这些思想浸染着。但是二十年的时间洗涤着这一切,我看过所有的身边人的例子,看看那么多女士哭诉的婚惨兮兮的案例,发现,当初要死要活,为了对方各种付出,眼里心里只有丈夫和孩子,到后来丈夫有点小钱。就开始不在一个平台上了,然后嫌弃,分开。讲究点的留下生活费,让你衣食无忧,心狠的人财一起消失。我经常想,这些年的这种洗刷免费保姆的做法真的值得提倡吗,被出局的经常是温良恭俭让的女人。看着那些文字,尤其是看到那些女人,那种痛苦和绝望与无处可诉,因为这都是你自己心甘情愿付出的。才发现,人生最好的培养是培养自己,自己都没有很好的成长,如何期待别人更好!一年两年还好,十年之后差距就出来。那个人意气风发,风度翩翩,而自己已经在菜米油盐里浸润太久,原先的清高脱俗随着红尘琐事的渗透都消失殆尽,已经完全沦为大妈级别!又如何能没有裂痕!不如先培养自己,才能更好地带动家庭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才发现,这些时尚,能干的,乐于思考的新一代女士。衣着光鲜,谈吐不俗,气质不凡。看了让人心思涌动,喜欢不已,因为她们身上流动着的是新鲜的血液与激情,带给你新的憧憬与期待!把死水搅和了,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吧!
刚走进社会的时候,受教育的结果是,满脑子都是淡泊名利,视金钱如粪土。尤其是常年给书本打交道的教师这个群体。走着走着,清清贫贫的走了好多年,才发现,这些其实是愚民洗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基础支撑的你,内心是自卑与自傲并存,幸福感就没有那么强!虽说可以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来鼓励自己。但是物质是不可以磨灭的,饿着肚子搞研究试试看,饿着肚子做农活也是做不好的!就连孔圣人其实也是为名利做过很多事。周转各国是为了什么,是的,政治理想。但是没有酬劳的理想是做不来的。他有一句话,我倒是看了之后觉得孔子很真实。“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也!”送给我十条干肉,我就没有不教他的。这也是要讲报酬的。多真实的孔子,后来的孔府,生活之讲究,也让我觉得咋舌!二十年之后,发现,努力学习工作,尽可能的用自己的那点学业的知识与能力去挣钱,然后换回自己所需,感觉真的是很爽!怪不得网上的名词实现财政自由,这才是走向幸福路上的根本!深得我心!扪心自问,我们好多的苦恼其实真的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不能再耻于承认,装清高解决不了银子问题!
十年前我就看过一句话,我用自己的能力去挣钱,有什么不好!那时觉得深有触动,现在这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只能感慨,反展真快!专心于自己想做的某件事,而且恰恰还能为你带来经济利益!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我经常听到女性朋友们感慨,努力挣钱谈后去花的感觉真爽!
在父母的谆谆教导下,要做一个讲究的人,当然现在也并不是提倡不讲究。只是我们被教育的是讲究太过了,伤的是自己。在所有的事情面前,你发现你的各种纠结,各种犹豫。这个机会要不要争取,如果争取了别人怎么说我。争取自然有人说你沽名钓誉。不要是不是能博得好的名声,结果发现,要与不要,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改观,外界并不会因此改变对你的评价。这个世界,是要靠实力说话的。缩在一个角落,并不能给你安全感,想对你不利的人,你做什么都是不对,支持你的人,你做什么她都认为有理由!在别人的眼光里活了很久,一直用外界的认可与否来作为衡量自己做的对不对的标准,猛然发现,无所适从,怎么做其实都有不同的言论在左右你。最后咬牙放弃这一切,该干什么干什么。世界还是一样的运转,倒是突然实现了自由,内心无限放松起来!因为没有那么多的顾忌,默默地做点一个小民该做的事情,反而轻松释然!原来放下就是快乐!连自己都没有讨好,还想讨好谁!每天活在自己的轨道里,本来,这样一个凡夫俗子,死八遍都不会影响这个世界一点点,周围的人也不会以为你的离去而有任何改变,如果有的话,可能会有人因为你的离开而突然人生顿悟,临死做一把导火线。活明白了,人生不过如此!这样的摆开这一切,自由了,真爽!原来人生有两大自由不可不提,一个是财政自由,一个就是思想自由。若为自由故,生命和爱情都是可以抛弃的,真真是体现了自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不受钱的限制,也不受思想的束缚,想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一大快事!人生观价值观180度的反转,但是却觉得很解气!终于明白好多事情,没有对和错,好多事情不过是三观不同的结果!
带孩子也是如此,看多了两种教育孩子的案例,书上的生活中的都有。一种是事无巨细,样样做到位。一种是懒妈妈,只把握大航向掌控生活方向就够了,其实孩子的未来是有无限可能的,我恐怕自己的各种束缚反而是捆绑了他。所以咬紧牙关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再者,其实,人生更可贵的是体验。如果包办了,他的人生体验都没有了,是不是少了很多乐趣。有时觉得做父母的,因为爱无所不做,反而让孩子觉得他什么都不用做。这是颠倒的教育。有一些时候,看到一些妈妈,对孩子做的那么多的琐琐碎碎,也会觉得自己很惭愧,也太不上心了。但是仔细一琢磨,必须坚持,不能被同化,就一点,孩子的一生是属于孩子自己的,他必须自己从小历练,谁都不能代替。也许一时一刻看不出来什么,但是以后的长长的一生,历练出来的思想和想法以及自主和主动意识会给他带来不一样的结果!于是和孩子各自成长,没有了父母的焦虑,孩子则能自由的成长,各自相安无事。反而觉得幸福感很强!并不是不期待孩子更好,培养优秀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最终目标!但是他是人,不是模型,不是说,你想让他如何就如何,他有思想,有自己的人生的轨道,父母所能做的也就是引导和陪同,只有有高的眼光和大的视野,才能很好的做好引领作用!
之前父母教过的生活理念,节俭持家,什么东西用的过了气也不舍得扔掉。自从看过日本的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我的消费观被颠覆了,这两三年就一直在做淘汰的工作,也就是扔扔扔,如果买的起就买自己能承受范围内的最好的。如果买不起暂时不买。不会随便再去买什么东西,一个理念,和自己经济范围内能买得起的最好的物品在一起,保持一个最美好的心情!原来屋子里那种琐碎与繁杂好多了,保持一个清爽,当然,断舍离还有一个很长的路要走。最深层的收获是物品断舍离了,心情为人处世也断舍离了,不同的圈子再不免强自己强容,不是一个轨道的人绝不勉强自己敷衍,人生太累,没有精力敷衍!能让自己保持生活的激情,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已是不容易,哪敢奢求更多!能把生活经营的精致优雅一点,过好属于自己小民的生活已经是很大的成功!
与人相处的理念,对于钱的理念,教育的理念,收纳物品的理念全都180度大反转,一路学习一路走,一路改变。生活并没有无所适从,反而越来越得心应手,找到了自在从容的感觉!经常不自觉的微笑!希望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以自己为中心往外辐射福及他人的生活真的很爽!
�6y@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