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印度神剧《起跑线》: 上层拼资源, 下层靠政策, 中产阶级不择手

印度神剧《起跑线》: 上层拼资源, 下层靠政策, 中产阶级不择手

作者: 远播国际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8-04-11 15:55 被阅读0次

    去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国内获得了近13亿票房的成绩。今年上映的《神秘巨星》和《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也都颇获好评。

    最近,又一部印度的电影在国内上映,5天收获1.28亿票房,豆瓣评分8.2分。除了口碑和票房,这部电影去年在印度上映时还引发了观影热潮和社会讨论,更一举拿下有“印度奥斯卡”之称的印度电影观众奖最佳影片,饰演男主角的伊尔凡·可汗也斩获最佳男主角。

    这部电影就是由萨基特·乔杜里执导,伊尔凡·可汗、萨巴·卡玛尔等主演的《起跑线》。(文末有福利~)

    这部电影的上映时间可谓恰逢其时,这句写在海报上的“副标题”,也是一枚宜于中国家长咀嚼的“青橄榄”,百般滋味在其中。

    3月底到5月中正是中国孩子的升学择校节点,无论是胜券在握的,还是忐忑无着落的,家长们都可以在《起跑线》这部电影里看到自己的执念与辛酸。

    当孩子最终进入名校,家长早已面目全非。与以往很多喜剧片不同,《起跑线》呈现主题的方式不是夸张,而是太写实,播播老师先带大家走进这部电影看一看

    男主拉吉是一个服装店的老板,生意做的红红火火,在当地小有名气。他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妻子米图,专职在家照顾孩子。他们的女儿到了该入学的年龄,这成了妻子心中的头等大事。

    他们的首选目标就是5所知名的私立学校,不仅因为教育条件好,更重要的原因是私立学校以英语授课。在印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一种阶级。这种观念已经延伸到了孩子身上。

    的确,在使用人数上英语几乎成为了印度的母语,说印度语的甚至还会遭到大家的鄙视。为了将女儿送入最好的私立学校,拉吉和米塔这对夫妇可谓经历了一番折磨。

    1 买学区房

    要进私立学校也不容易,首先是学区房的问题,对于拉吉家来说买套房是小事儿,他们搬到了上层人士聚集的小区。但到了一个新环境还得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于是,夫妻两人搞了个宴会。

    虽然拉吉很有钱,但在很多人眼里他就是一个暴发户,根本融入不了上流阶层。从报名开始,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才正式打响。

    天还没亮就去排队报名的拉吉,到了现场发现有的人已经排了一天一夜了。

    2 报培训班

    好不容易报上名,首先家长要进行一轮面试。因为面试是纯英文交流的,但拉吉不会英语,所以只好报了英语培训班。

    夫妻俩还去拜了所有神灵,无论东西方的佛祖还是上帝,保佑孩子顺利入学。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上流一些,两人从头到脚用名牌武装起来。结果却被人嘲笑,因为富人们都不炫富。折腾了这么久,本以为一切都OK了,结果还是被四所学校拒绝。因为作为父母的拉吉和米图是在公立学校受的教育,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真真应了那句话:孩子的起跑线,其实是父母。

    3 骗贫困户指标

    很可笑吧,明明是孩子上学,然而父母的出身却成为考量的标准。只剩下最后一所学校:德里文法学校,这所学校每年会有25%的名额留给贫困孩子。

    这成了富人们可以钻的漏洞,于是拉吉夫妻两人决定伪装成贫困家庭,找到中介,并交了一大笔钱。

    但由于近年占用贫困生名额的事件被媒体曝光,学校的招生审核更加严格。如果查出有假,当事人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没办法,一家人只能搬进贫民窟以应对审核。

    4 装穷人

    之前拼命想挤进富人圈子,现在却要装穷人,这也真是够搞笑的。但搞笑的背后却揭示了赤裸裸的社会问题:这样的教育体制,正常么?夫妻二人在这里尝尽了当穷人的滋味,但受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成长。

    以前在富人区,孩子们之间有阶级,大人更不用说。但在贫民窟,他们受到来自穷人们的无私关心和帮助。特别是其中的一位邻居给拉吉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告诉他们在这里的生活技巧。

    拉吉夫妇最后终于通过审核,获得了免费入学机会,但是被要求缴纳24000卢布的课外活动费。当然在他们眼中这点儿钱不算什么。但是对于真正生活在贫民窟的人们来说,这笔钱却是遥不可及。

    这又暴露了教育体制的混乱:所谓的贫困生免费入学,但除了学费之外还有乱七八糟的一堆费用等着他们交,不缴还是不能入学。

    面对仅有的一个名额,拉吉和他们的邻居两家需要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谁才能去。

    看吧,这25%的机会,对于穷人来说叫做运气

    最后拉吉家被抽中了,但拉吉却开心不起来,他反复问米图:我们是不是做错了。经过无数次的内心挣扎后,拉吉决定和校长坦白并归还那一个名额,但校长却希望保持现状。因为招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能给学校带来什么收益呢?更讽刺的是,校长曾受益于贫民窟政策。

    即使贫民窟的孩子真的进入了私立学校,也会遭到同学们的排挤,孤立。因为阶级观念已经根深于他们的头脑中。

    片名叫《起跑线》,但孩子们真的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吗?这样的故事却不仅仅发生在印度,也在中国上演着。

    就像去年在网上热传的上海一所小学家长委员会的竞选截图,家长们各显神通,像孔雀开屏般展示自己对老师、对校方的用处,为了让孩子多得到一点照顾:

    家长们为孩子争抢最好的教育资源,上流社会靠圈层优势,下层人民靠政策倾斜,中产阶级上下不及,只能拿出自己最可靠的法宝:拼了。

    电影的最后,拉吉和米塔帮皮雅办了退学,转回了公立学校。这也是一心追求阶级跃迁的米塔与自己的和解。

    从“我不想孩子接受和我们当年一样的教育”,到对拉吉表白“我希望皮雅以后成为像你一样的人”——在此之前,拉吉不会说英语、不够高雅这件事一直是米塔的心病,但知错而改,以一己之力撕开贵族学校虚伪和偏狭的行为,让她终于明白,读不了名校并不是什么损失,不敢活出自己的勇气,才是真正的损失

    而我们在追求名校的路上,因为一个目标落空而来的世界末日感,都来源于家长内心深处的输不起与没勇气。

    教育会因为阶级分层,在一个社会中,这是不可逆转的单向道,但教育仍有高于阶级追求的本质,是面对自己生活的能力,真正的起跑线在这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印度神剧《起跑线》: 上层拼资源, 下层靠政策, 中产阶级不择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hz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