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学《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班班通因为没网,所以用传统方式教学。首先分角色朗读,一大组当周瑜,二大组当诸葛亮,三大组当鲁肃,四大组当曹操,我读旁白。在朗读前提醒孩子们注意把握说话人物的语气语态,同时还要尝试揣测人物的心理。
有了昨天的听读和早读课的齐读做基础,总的来说今天的分角色朗读还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一大组在朗读“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这一句时,语气把握比较到位。其中洛彬和刘蔚的朗读也比较出色,虽然是大组齐读,但还是能够听出他们两人的朗读更胜一筹。
读完后学昨天没有学完的几个生字,然后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根据孩子们的回答,边概括边板书,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对话与描写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同时,在具体的分析中总结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比如,通过抓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在分析周瑜说的“我得吩咐军匠们,要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这句话时,从“故意迟延”一词就可以看出周瑜的阴险狡诈。
分析完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后,以问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孩子们从整体的角度去体会诸葛亮的才智过人。
最后,推荐阅读,引导孩子们去阅读更多精彩的故事,带动《三国演义》这整本书的阅读。
总的来说,教学过程流畅而紧凑,讲解也比较详细,分析具体细致,但课堂上给孩子们思考与说话的时间较少。虽然大部分孩子听讲认真,但我感觉还是没有足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想,如果孩子们能够听完我的讲解对《三国演义》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想着要找来读一读的话,那将是对我这堂课的莫大肯定。很可惜,我暂时还没发现。那就继续努力,朝这个目标迈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