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在《随着日子往前走》里写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不去抱怨,尽量担待;不怕孤单,努力沉淀。” 这种可以自己治愈自己的能力就是自愈力,要想活得幸福,自愈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底层能力。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磕磕绊绊,人群中推推搡搡,总有让你不称心的事和不开心的人,他们不仅会带给我们伤害,还可能是持久的毁灭性的伤害。如果我们任由这些人或事持续伤害我们,我们的人生也终将黯淡无光。
既然受伤在所难免,唯有直面伤痛并自我疗伤,才能走出伤痛。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你的掏心掏肺的倾诉,转眼就变成了别人的饭后谈资;你的无休无止的抱怨,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值一提,你的天大的委屈,别人会认为是矫情,所以,人唯有自渡,方能走出伤痛,唯有自愈,才能走向幸福。
自愈力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程度,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自愈力呢?
1 分清楚事实和感觉,改变叙事逻辑
很多的争吵原本可以避免,很多的闷气原本可以不生,但却发生了。发生的时候,我们的情绪脑主宰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情绪失控,行为失范,甚至做出出格的事情。情绪的爆发就像火山喷发,快速又剧烈,喷发结束又迅速冷却,看似出了一口胸中的恶气,但胸中的余热仍在灼烧。
很多时候我们的愤怒来源于我们分不清事实和感觉。今天温度30°——这是一个事实;今天挺热的——这是一种感觉。感觉是因人而异的,生活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人会觉得30°一点都不热,因为他们常年忍受着夏季四五十度的高温。
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不良感觉而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比如今天你外地出差归来,你老公没有去机场接你,你会不会觉得她不像以前那么爱你了,于是你有了一种被冷落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会成为你们争吵的导火索,可事实是他最近都在加班,实在是没时间 ,他对你的爱丝毫未变。
所以,我们培养自愈力的第一步就是不自伤,不自伤的第一步就是分清楚事实和感觉,不被感觉所驱使。当你有负面情绪的时候,首先要问自己这是我的感觉还是事实,如果只是感觉,这种感觉未必可靠,需要自己去寻找事实去支撑感觉,如果最终发现只是自己胡思乱想,放下就好,如果感觉变成了事实,我们坦然接受就好。
2 不执念于过往,一直向前走
很多人都有执念,尤其对过往执念最深。当爱情亮起红灯时,会不断回想自己学生时代纯洁无瑕却无果而终的爱情;当事业亮起红灯时,会不断回想自己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当婚姻亮起红灯时,会不断回想当初恋爱的甜蜜时光。可是,回忆并不能自愈,只会让你更加脆弱。
我们的伤一半来自于现在,一半来自于过往,特别是不幸的童年和亲人的离世。《原生家庭》这本书中把不称职的父母称为“有毒的父母”,这类父母包括虐待型,酗酒型,控制型等,这些父母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会持续一生,甚至这样不幸的人生会代际复制。这些人完全没有自愈能力,甚至成年后需要找一个和父母相同类型的人结婚才更心安。他们用一生都无法治愈童年,只能被迫继续成长后继续伤害自己。执念于过往的人是可悲的也是可气的。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至亲的离开,无论你是30岁还是50岁,这是一种无法挽回的伤痛,也是一种控制时间最长,控制人数最多的伤痛。我们会时常想起已故的亲人,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言谈举止,时常睹物思人,时常梦里相会,时常默默流泪。这是一种不想被治愈的伤痛,也不想自愈的伤痛,痛着代表着我们还在思念亲人,代表着他们依然与我们在一起。
都说时间是一剂良药,会抚平世间一切伤痛,其实抚平伤痛的是随着时间遗忘。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喜怒哀乐,日子都会推着你往前走,即使你的心原地不动,日子还是头也不回的往前走,终有一天你的心会去追赶你走过的日子。人可以悲伤,但不要沉沦,人可以回头,但不必挂念,人可以回忆,但不需执着。
3 学会释怀,与自己和解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课题分离”,就是要分清楚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别人的课题。别人对你评头论足,是别人的课题,你怎么对待别人的评价,是你的课题;别人对你冷言冷语,是别人的课题,你怎么想是你的课题,别人对你大呼小叫是别人的课题,你怎么感受是你的课题。分清楚什么是别人的课题,什么是自己的课题,我们就不必再对别人的评价耿耿于怀,不必再为别人的情绪伤害自己,不必再为别人的一言一行妄加揣测。
这个世界塞满了人,而你的世界终究只是你一个人的。你若关起了门,烂事烂人自然会不攻自破,你若关起了门,闲言碎语自然会退避三舍,你若关起了门,悲伤难过自然会三过家门而不入。你若安静了,世界也就安静了。
结语
这个世界很嘈杂,我们很容易被各种负面情绪裹挟前进,有些人不堪重负,最终被击垮,因此,我们都需要一种自愈能力,一种从负面情绪的深渊里爬出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甚至是经历一些挫折,再挫折中锻炼自己的自愈力。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身体免疫力,也叫身体自愈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心理自愈力。心理自愈力是一种可以让你重新获得自信,让你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修复力。我们的日子本来就是在不断的缝缝补补中度过,也是在这缝缝补补中体会幸福的点点滴滴。自愈力越强的人,对幸福的感知也就越敏感,也就越幸福。
网友评论